-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与生存因子;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概念; 二、研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一)分批培养;1.停滞期(Lag phase);2.指数期(exponenial phase); 指数期的重要参数
(1)繁殖代数(n)
指数生长可以用下式表示:
;例如:一培养液中微生物数目由开始的12,000( x1 ),经4h ( t )后增加到49,000,000( x2 ),共经过几代?
解: n = (lg4.9×107-lg1.2×104)÷0.301=12
(2)生长速率常数(k)
;(3)代时(G)
借助于 n 和 t ,还可以计算出不同培养条件下的代时G:
在上例中, G =4×60 / 12 =20min
该种微生物的代时为20分钟。在4小时内共
繁殖了12代。; 3.稳定期(staionary); 4.衰亡期(decline phase);(二)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1、恒浊器(turbidostat) ; 2、恒化器(chemostat或bactogen) ;稀释率;限制性营养因子;恒浊器与恒化器的比较 ;三、细菌生长曲线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四、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计数器直接计数法;对于16× 25规格,通常计算4个角中格的细胞平均数,
再换算成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对于25× 16规格,通常计算4个角及1个中央中格的细胞平均
数。再换算成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比浊法测菌悬液浓度 ;平板菌落计数法;步骤2.涂布或混合倒平板;Spread plate method;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存因子;一、温度;(一)不同微生物类群适应的温度范围 ;污水冷却塔;(二)高温和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三) 微生物对高温和低温的适应 ; 2、微生物低温下的生存机理
嗜冷微生物可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正常的生长繁殖,主要原因是:
微生物体内具有在低温下仍可有效工作的酶。
细胞膜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下仍可保持具有活性的半流动性。
;灭菌
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消毒
巴斯德消毒和煮沸消毒
菌种保存
低温抑制微生物生长与变异;干热灭菌;湿热灭菌; 巴斯德消毒;低温下微生物仍可存活,但生长、繁殖停滞,不发生变异,因而低温又广泛用于菌种保藏。
通常使用超低温冰箱(-70℃)或者液氮(-196℃)。;二、pH;引起微生物表面的电荷改变,进而影响营养物的吸收。
影响培养基中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化作用,间接影响微生物。
使酶的活性降低,影响生物化学过程。
降低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能力。
使微生物对很多毒剂更为敏感。;三、氧化还原电位;四、溶解氧;不同氧需求微生物培养特征;大多数放线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都属于好氧性的。
氧对好氧微生物的作用:
作为好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
参与甾醇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利用氧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微生物对有害氧化物的去除方式;(二)兼性厌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在供氧不足时,兼性厌氧微生物仍起积极作用,将各种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和醇等。
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常被用于污(废)水脱氮。
;(三)厌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紫外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
导致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
应用:空气及表面消毒
;电离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
低剂量促进生长或引发变异
高剂量引起水分解,产生强氧化性物质对微生物产生致死作用。
应用:食品防腐、诱导微生物变异筛选优良菌种。
;六、水的活度与渗透压(一)水的活度;六、水的活度与渗透压(二)渗透压;七、表面张力;八、超声波对微生物的影响;九、重金属对微生物的影响;十、干燥对???生物影响;十一、若干有机物对微生物的影响;十二、抗生素;抗生素活力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法(MIC);第四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一、竞争关系(competition):;二、互生关系(cooperation);三、共生关系(symbiosis);四、偏害关系(amensalism);五、捕食关系(predation);六、寄生关系(parasitism);第五节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一、菌种的退化和复壮;二、菌种的保藏;菌种保藏机构的任务:广泛收集科研和生产菌种、菌株,并加以妥善保管,使之达到不死、不衰、不乱以及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的目的。
菌种保藏机构: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CCCCM)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美国的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
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
法国里昂巴斯德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