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茶戏音乐文化发展研究
1采茶戏在南昌的形成与传播根据我国戏曲相关著作的记载,茶灯从明代开始就在南昌地区开始流行,发展到明末清初就已经形成了由两旦一丑组成的二小戏,这就是采茶戏的最初雏形。 采茶戏发展到清朝后期就已经风行整个江西,并且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当地环境以及方言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采茶戏也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以及唱腔特征,就像赣南采茶戏一样,南昌采茶戏由于其主要盛行于南昌地区而得名,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江西采茶戏戏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支脉。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南昌采茶戏逐渐走上更高的舞台,除了活跃在乡间茶灯、采茶歌舞等活动中,还受到文化融合的影响,从乡村向城市发展。 11萌芽茶歌、茶舞、茶灯采茶歌诞生之际仅仅只是只有四句唱词的小调,一个月一首小调,从一月一直唱到十二月,后来才从小调演变成联唱形式,采茶歌也被称为十二月采茶歌。 随着采茶歌的不断发展,开始和当地的特色舞蹈结合起来,并且逐渐发展成采茶灯成为元宵节彩灯行列的一员。 可以说,茶歌、茶舞是采茶戏的萌芽阶段。 12雏形二小角色的三脚班时期采茶灯发展到清朝光绪年间开展起班,直到光绪中叶南昌地区已经出现北下四班,南上四班,戏班表演的都是由小丑和小旦扮演的茶戏,一场戏下来涉及到的演员仅有三人,因此茶戏班又被称为三脚班。 13初步成型三小行当的三脚班时期随着三脚班的不断发展,茶戏角色出现变化,在原有的二小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小三,变成了三小,演员角色也从三个人变成四个人,但是由于行当依然还是只有三个,因此茶戏班依然还被称为三脚班,但是与原来的三脚班相比,不仅有了三个行当,还多了三个罗鼓手,整个班子形成了四唱三打的格局,与最初的茶歌、茶舞表演完成不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南昌采茶戏已经初步成型。 14趋于成熟半班阶段三脚班进城是在清朝咸丰年间,进入城市后三脚班开始接触其他戏曲类型,在接触中不断学习,通过学习,采茶戏在原来的三小行当基础上又增加了老生、老旦、花脸等新行当,其中旦角又分为青衣和花旦,原来的四唱三打变成了七唱三打,已经具有了半班的规模,但是戏班中的成员大多只是业余人士,用到的服装道具都很简陋,主要采用的声腔是湖北黄梅戏中的本调,演唱中的伴奏也只有锣鼓。 15南昌采茶戏的成熟南昌采茶戏成熟是在民国初期。 由于其自身形式灵活、对场地要求不高等特点,南昌采茶戏在清朝灭亡后的民国初期获得了稳定的听众市场,迎来大发展。 为了在乱世中求生存,南昌采茶戏前辈们不断创新,推出《南瓜记》、《辜家记》、《花轿记》、《鸣冤记》,后世称之为南昌四大记。 成立于1936年的南昌钟鼓楼平民省剧社是南昌采茶戏的第一科班,培养出了邓筱兰、陈云飞等优秀学员,他们为南昌采茶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南昌采茶戏的鼻祖任务。 直到1946年南昌采茶戏才开始针对伴奏进行改革,增加了拉弦类乐器,唱腔也开始丰富多元化,真正形成具有南昌特色的南昌本调和凡字调,南昌采茶戏真正定型成熟。 2近代流传演变多元化与专业化步伐21解放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采茶戏一直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戏种,主要流行在市井之间,直到解放战争之后,国家重视文艺事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帮扶传统戏曲发展,南昌采茶戏作为江西的特色其中也成为江西重点培植的戏种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视线投放到南昌采茶戏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针对南昌采茶戏进行研究,形成了很多研究论文与著作,南昌采茶戏迎来专业化发展的高潮期,这使得南昌采茶戏由地方小调开始转变为现代化的大戏,即使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很多茶戏发展几乎陷入停滞,南昌采茶戏也依然迸发着勃勃生机,相关的演出与创作从来没有停止。 22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的主要群众娱乐活动依然还是搭台看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电视、网络等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顺应时代的发展,南昌采茶戏剧团早在2001年就开始与江西省文化厅音像发行社合作进行采茶戏的拍摄,先后推出了《辜家记》、《磨豆腐》、《秧麦》等多个优秀剧目,在2007年就已经与地方电视台合作拍摄电视戏曲节目进行播放,借助不同的媒介平台传播南昌采茶戏。 近些年来,我国研究南昌采茶戏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很多包括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在内的学科方法都开始应用到南昌采茶戏的研究中去进行交叉研究,尝试用多样化的角度去挖掘南昌采茶戏中的奥妙,越来越呈现专业化、系统化的趋势,这极大地带动了南昌采茶戏的发展,使其在这个新时代中展现出不一样的魅力,进入发展新时代。 3南昌采茶戏的发展出路31增加南昌采茶戏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南昌采茶戏之所以能够在南昌立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内在蕴含的文化审美以及场域特色,这也是南昌采茶戏的最大特色所在,要想推动南昌采茶戏的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酒店服务员实习工作鉴定.docx
- 酒店服务礼仪迎送客人.docx
-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创建思考.docx
-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docx
- 酒店服务意识管理探究.docx
- 酒店监管述职报告.docx
- 酒店服务与管理意识研究.docx
- 酒店空调系统设计及优化.docx
- 酒店管理“校企本科”人才培养探索.docx
- 酒店污水处理站技术分析.docx
- 碱木质素在亚_超临界乙醇环境下解聚特性及机理探究.docx
- 从社会镜像到文化符号:现代汉语通用社会称谓语的嬗变探究.docx
- 专题四-第20练-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和能量问题.pptx
- 关联理论视域下冲突话语的多维度剖析与化解策略探究.docx
- 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需求的动态关联及协同发展研究.docx
- 以孝润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孝文化弘扬的深度交融.docx
- 电力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构建、应用与优化路径研究.docx
- 基于故障索赔数据驱动的汽车品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实践应用研究.docx
- 专题二阅读七选五第一讲阅读七选五素养必备“一序一忌看四点”课件.ppt
- 专题五写作第三节第一讲概要写作的写作步骤课件.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