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1 2013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据预测,2013年全省玉米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达到8000万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玉米病虫害对产量造成的损失,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病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0%。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防控策略 针对重点病虫,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采取以生物和物理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 三、防控重点 (一)地下害虫 利用含有吡虫啉、噻虫嗪成分的种衣剂包衣,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同时对苗期蓟马、蚜虫、灰飞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亦可用25%辛硫磷微胶囊剂拌谷子或细土等饵料,撒于种沟中诱杀地下害虫。 (二)玉米螟 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理化诱控和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控策略控制玉米螟危害,可选择下列技术措施进行防治。 1.应用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 (1)封垛时间: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前15~20天进行封垛处理,一般在4月下旬。 (2)封垛方法:将100亿/克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配制成菌液。将菌液注入机动喷雾机(担架式、手推式、车载式)容器中,在玉米秸秆垛茬口侧面插入专用喷杆,按每平方米1点进行喷施。注意封垛时秸秆垛必须喷透,不漏垛。蚕区切勿使用。 2.应用性诱剂和杀虫灯诱杀。 (1)性诱剂诱杀成虫: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装性诱捕器。选择玉米螟专用诱芯和干式诱捕器。选择玉米螟成虫活动场所(如玉米田周边豆田、水田及杂草地等玉米螟栖息地)放置诱捕器。每1300m2地放置1个诱捕器,一代螟虫每个诱捕器内放置1个诱芯,防治二代玉米螟,诱捕器要设置在玉米田内;将诱芯放入诱捕器的特定位置。安装诱捕器时,先取一根长150cm左右的木棍或竹竿,将诱捕器固定在木棍的一端,另一端插入地下,诱捕器诱虫口距地面1.0~1 (2)杀虫灯诱杀成虫:杀虫灯应设在村落中或玉米田周边、杂草田等地,根据防治面积和每盏灯的控制面积设置安灯间距。可将灯固定在2m长的木棒上,灯底座距地面高度1.5m为宜。根据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排开灯时间,从玉米螟羽化的初期开始,到羽化末期结束(5月上旬开始至9月份)。一般在晚上7:30开灯,第二天凌晨3:00关灯;设专人管理,每天按时开关电源,每3~5天用刷子刷掉灯网上的死虫,将接虫袋里的虫子倒出,保证杀虫灯的正常使用。注意阴天或雨天不要开灯,以防止人、畜触电。 3.人工释放赤眼蜂控制卵孵化率。 (1)释放时间: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或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或田间百株卵量达到1-2块时),为第一次放蜂时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间隔5~7天放第二次,共放2次。 (2)释放蜂量:每亩2万头,分2次释放。即第一次1万头,第二次1万头。 (3)释放方法:以据田边15步,边行15垄为第一放蜂点。并以此放蜂点依次间隔30步、30垄为下一个放蜂点。在放蜂点处选择一棵玉米植株,将蜂卡别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4)注意事项:蜂卡送到后要及时释放到田间,遇小雨时可以释放,遇大雨时应将蜂存放在冷凉的地方,切勿与农药放在一起。 4.心叶末期投放Bt或白僵菌颗粒剂灌心。 5.因地制宜应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Bt,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三)玉米蚜虫 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时施药,可利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喷施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四)玉米叶螨 点片发生时,应立即进行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喷雾防治,同时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可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 (五)玉米叶斑类病害 选用抗病品种,增施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玉米心叶末期至抽雄期的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烯唑醇等药剂,视发病情况7~10天喷1次,喷2~3次。根据叶斑病种类对症选用药剂。 (六)粗缩病 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用内吸杀虫剂或包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害传播;玉米2叶1心至4叶1心期及时喷施杀虫剂,消灭灰飞虱,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 (七)顶腐病 可用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拌种;对发病地块可用多菌灵、烯唑醇等药剂喷雾进行防治。但要注意玉米花期不能用药防治,以免产生药害。 四、工作措施 (一)做好监测预报 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完善监测设施,认真做好系统调查,并对粘虫、灰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开展区域异地监测协作,及时掌握玉米重大病虫动态,通过电视、网络、短息等方式及时准确发布玉米重大病虫情预报,提高病虫情信息入户率。 (二)做好应急防控 各地要制定重大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