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烹饪历史发展.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国烹饪简史;;;;;熟食的条件? 木与木相摩则然——《庄子》 180万年前,元谋人已经发现甚至学会利用火。 5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人已经能够发明火、管理火以及用火熟食。;熟食的意义? 文明开端 结束生食 烹饪萌芽;;3 烹饪阶段;烹饪阶段;;;甗(yǎn ) 上部为甑(zèng ),置食物;下部为鬲(lì ),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bì )。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五味调羹”;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萌芽阶段;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形成阶段;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形成阶段;(1)炊饮器皿革新,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舞台;煮鱼肉和盛鱼肉的鼎;盛黍稷稻粱的簋(guǐ )、敦、豆;爵; 觚(gū );盉(he);(2)烹饪原料显著增加 五谷:稷(jì)、黍(shǔ)、麦、菽(shū)、麻(谷) 五菜:葵、藿、薤(xiè)、葱、韭 五畜:牛、羊、猪、犬、鸡 五果:枣、李、栗、杏、桃 五味:米醋、米酒、饴糖、姜、盐;;五 菜;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梁些。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胹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 粔籹蜜饵,有餭餦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归反故室,敬而无妨些。;(3)烹饪工艺已趋精致 对烹饪原料的科学认识与合理利用 烹饪原料间的合理配伍 具有一定水平的刀工技术 进一步创新的烹调方法 调味;(4)烹饪名家纷纷涌现;中国古代十大名厨;(5)饮食地区特征出现(南北食风);(6)饮食制度方面新的建树 夏朝起,宫中首设食官,配置御厨。 周礼:士大夫以上的阶层于“食”、“饮”的基础上所加 “膳”,也叫膳羞。 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 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周礼·天官;第三节 中国烹饪的发展阶段;第三节 中国烹饪的发展阶段;第三节 中国烹饪的发展阶段;;(2)烹调工具及饮食器具改进 灶的革新 出现炉灶(造型、种类变化多样) 多眼灶出现 魏晋南北朝出现烤炉 无烟囱到直烟囱 铁器取代青铜器 铁釜、铁刀、铁叉、铁勺等普遍使用 陶器—漆器—(金银器)—瓷器;(3)烹饪工艺与饮食发展 烹饪技法 食品的蒸、煮、炮、炙技术得到提高,熬、炸方法被发明应用,还出现了如汉代的杂烩、濯(zhuó烫涮),南北朝时的糟、酿、酱,唐代的冰制等 茶是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饮品 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酒的品种和名品迭出;(4)风味流派继续发展,呈现出基本特征之象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荤素肴馔分别,寺庙素菜出现迅速普及中原 宫廷风味、官府风味有一定发展 市肆饮食在这一时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5)宴饮消费与文人雅集 西汉文景之治后,常设宴饮之会 魏晋后,宴会大行“文酒之风”,“以乐佑食”、行酒令 唐朝“烧尾宴”、“樱桃宴”;;(7)烹饪理论研究;;第四节 中国烹饪的成熟阶段;第四节 中国烹饪的成熟阶段;第四节 中国烹饪的成熟阶段;;(2)烹饪工具和烹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烹饪工具有很大发展,铫(火锅)、烤炉出现 餐饮器具精美,瓷器 科学总结了原料的选取和加工 刀工技术有很大提高,食品雕刻 制熟工艺花样繁多,特色制熟法 火候把握精准,调味丰富 菜点造型艺术大放异彩;鸡缸杯;;;;;;;;;;;;;;;;;;;;;;;(3)风味流派和地方菜的形成 三代时期,已出现了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之分 隋唐后,又出现了岭南、少数民族、素食饮食文化流派 宋朝,市肆饮食文化流派发展 清末,地域性饮食文化流派形成(四大菜系成熟);(4)饮食消费状况 宋朝时,餐饮市场已有四司六局 宴会名目繁多,相当奢侈 宋朝的春秋大宴 元朝的诈马宴 清朝的满汉全席;(5)烹饪理论状况 文献众多,既有总结前人烹饪理论方面的,又有饮食保健方面的,从烹饪原料、器具、工艺、产品,一直到饮食消费,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论研究与概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忽思慧的《饮膳正要》 袁枚的《随园食单》;《饮膳正要 》忽思慧担任宫廷饮膳太医多年,负责宫中的饮食调理、养生防病等事,广泛收集了前代著名本草著作与名医经验中的食疗学成就。他将元文宗以前历代宫廷的食疗经验加以及时总结整理,并注意汲取当时民间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养方法,在饮食保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编撰出营养学名著《饮膳正要》。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他将《饮膳正要》一书进献给文宗皇帝 。;《隨園食單》(清·袁枚著);随园食单的主要特点: 注重原料选择 注重原料搭配 强调烹调诸要素的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