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诱变剂的种类 1.物理诱变剂 紫外线、快中子、X射线、r-射线、激光 2.化学诱变剂 (1)碱基类似物:5-Bu (2)与碱基起反应的物质:亚硝酸、氮芥、 羟胺、硫酸二乙酯、NTG(N-甲基-N-硝基- N-硝基胍) (3)丫啶类 3.生物诱变剂:噬菌体 二、突变诱发过程 前突变 :诱变剂所造成的DNA分子的某一位 置的结构改变称之。 前突变可以通过影响DNA复制而成为真正的突变,也可以经过修复重新回到原有的结构,即不发生突变。 (一)诱变剂接触DNA分子前 1.细胞对诱变剂的透性将影响诱变效果。 2.细胞质的某些组分和某些酶可和诱变剂相 互作用而影响诱变效果。 3.与基因所处的状态有关,而基因的状态又 和培养条件有关。 (二)DNA损伤的修复 微生物有五种方式来修复DNA损伤。 1.光复活作用 2.切补修复: 四种酶的作用: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 切酶 、DNA多聚酶 、DNA连接酶 3. 重组修复 :又称为复制后修复 4.SOS修复系统 5.DNA多聚酶的校正作用:增变突变型 (三)从前突变到突变 校正差错 :光复活作用、切补修复和DNA多聚 酶校正作用 引起差错 :重组修复和SOS修复系统 一切影响这些修复系统中的酶活性的因素都能影响由前突变向突变转变这一过程 。 诱变前后的处理可影响诱变的效果 : 1.通过影响与DNA修复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诱 变的效果; 2.通过使诱变的目的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复制或转录状 态),使之更容易被诱变剂所作用,从而影响目的基 因的突变率。 (四)从突变到突变型 表型迟延 :突变基因的出现并不等于突变表型的出 现,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因型改变的现 象。 1.分离性迟延 是经诱变处理后,细胞中的基因处于不纯的状态(野生型基因和突变型基因并存于同一细胞中),突变型基因由于属于隐性基因而暂时得不到表达,需经过复制、分离,在细胞中处于纯的状态(一细胞中只有突变型基因,没有野生型基因)时,其性状才得以表达。 2.生理性迟延 突变基因由杂合状态变为纯合状态时,还不一定出现突变表型,新的表型必须等到原有基因的产物稀释到某一程度后才能表现出来。 三、诱变育种方案的设计 诱变育种包括三个环节:突变的诱发、突变株的筛选和突变高产基因的表现。 (一)制定筛选目标 (二)制定筛选方案 1.诱变过程 (1) 出发菌种的斜面 (2) 单孢子悬浮液制备 (3) 孢子计数 (4) 单菌落分离 2.筛选过程 (1) 传种斜面 (2) 留种保藏菌种 (3) 筛选高产菌株 四、突变的诱发 突变的诱发受到菌种的遗传特性、诱变剂、菌种的生理状态以及诱变处理时环境条件的影响。 1.出发出株的选择 (1)选择纯种 选择发酵产量稳定、波动范围小的菌株 (2)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出发菌株 选择的出发菌株应当具有我们所需要的代谢特性 (3)对诱变剂敏感 可以提高变异频率,而且高产突变株的出现率也大 (4)选择多个出发菌株 2.诱变剂的选择 (1)根据出发菌株的遗传背景 (2)菌株遗传性质的稳定程度 (3)诱变剂本身的特点 (4)诱变剂的剂量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通过《发酵工艺学》的学习,将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与发酵工业的操作原理结合起来,了解发酵工业控制的特性及共性,并且熟悉发酵工业的工艺流程及常用术语,为今后从事生物技术的有关科研和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发酵工程的最基本问题是过程优化与放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上述过程工程问题与生物学基础有较深入的认识,对有关交叉学科的前沿技术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第八、九章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控 微生物的3个重要特点: 1. 比表面积大 2. 及其多样化的代谢反应 3. 容易适应多种环境条件 两类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关系: 1.生化代谢 (1)具有一个共同的中间体 (2)次级代谢产物很多是以初级代谢产物为 母体衍生来的 葡萄糖碳架掺入途径:链霉素、卡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