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训练题与答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我所欲也 训练题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句中的“是心”指什么心?对于作者的这一观点你作何评价? 答:舍生取义之心。 赞同,我认为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这对于每个人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只要保有本心,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如果丧失了“本心”,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2、就第一段文字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答: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最后提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只有“贤者”能保持本心,能做到舍生取义。 3、文章第二自然段举实例的目的是什么? 答: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在篇末点题,指出不应为物欲所蔽。 4、文中指出昔日宁死不受嗟来之食的人,此时却不辨礼义而受之,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答:这类人是在利欲的引诱下失去了本心,即受环境影响。 5、文章结尾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所说的“本心”是什么?作者说此话的目的是什么? 答:向善的本性,即舍生取义之心,羞恶之心,向善向美之心。 告诫人们,如果放弃道义就失去了人格尊严,就失去了做人的准则和资格。 6、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义”?在你的思想意识中,最应该坚守的“义”是什么? 答:指道义、礼义、封建道德规范。是羞恶之心,是君子必须遵循的正路。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在经济时代的今天,我们最应该坚守的“义”就是诚信,如果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失去了真诚和信任。 7、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答:此之谓失其本心。 8、文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人最可贵的莫过于生命,而本文却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观点的。 答:围绕“义是人生的根本与准则,在生于义相冲突时,应选择舍生取义”展开答。 10、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从本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好处:通过对照,明确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观点一目了然。 11、做事情,面对两种情况难以抉择时,我们常引用文中的那几句话来回答? 答: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2、孟子指责“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是在揭露当时的政治黑暗,批判贪官污吏。他的这一指责在今天还有哪些现实意义? 答:提醒人们应该时时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名利而丢掉人格尊严,做出不该做的事情。 13、我国历史上不乏舍生取义的事例,请结合一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答:南宋的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富贵利诱毫不动摇,并以生命捍卫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其舍生取义的壮举为后世所敬仰,他凛然的英雄之气直冲霄汉。 14、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比喻论证:开篇用“鱼”和“熊掌”设喻,从而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正反对比和道理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因为有的东西比生更可贵,有的东西比死更可恶。 举例论证:面对有侮辱性的“一箪食,一豆羹”“乞人不屑”论证了义重于生。 对比论证:用“乡”与“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 15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张的? 答: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16、用“嗟来之食”这一生的的事例目的是为了证明什么? 答:“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关乎生死。如果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即使是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 17、对孟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评价? 答:他认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善心,在文中这种思想显然有它的进步性。但是这种解释没有强调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 相关文言文 此之谓大丈夫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男子加冠的时候(古人16岁既为加冠),父亲要训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要训导他,亲自送到男方家门口,(“女”通“汝”)告诉她为一定要尊敬男方家的长辈和洁身自好,不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