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生物化学课件chap0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磺胺类药物 显效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 与对氨基苯甲酸产生竞争性拮抗 节首 结构类似物 对氨基苯磺酰胺 对氨基苯甲酸(PABA) 节首 与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 竞争酶表面 返回 FH2 L-Glu+对氨基苯甲酸+喋啶 FH2 合成酶 ---- ---- FH4 FH2 还原酶 安全:人体可从食物获取FH2,而微生物不能从外界环境获得,故磺胺类药物对人体无害。 抗菌谱广:凡需自身合成FH2的微生物,均易受到磺胺药的抑制。 6.6 酶活力的测定 概念:酶活力、比活力、酶活力单位 掌握:测定酶活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酶活力及其测定 酶活力(activity):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 的能力 酶活力测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最适条件 2、底物量 3、反应初期测定,保持反应速度恒定 酶的活力单位(enzyme unit) 定义:标准条件下,1min内催化1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实质:酶所催化反应的初始速度 单位:μmol/min 返回 酶的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 定义:每毫克酶蛋白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 单位:u/mg pr 实质:表示酶纯度 5.7 核酸酶和抗体酶 核酶(Ribozyme) 抗体酶(abzymes) 核酶 返回 核酶的发现 核酶的催化性质 核酶的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核酶的发现 Altman发现RNase-P的蛋白部分不具催化功能,而RNA部分在有足够浓度Mg2+离子存在下,能起核酸水解酶的作用。 Cech发现RNA原生动物四膜虫的Pre-rRNA是一种具有自催化性能的核酶。 证明了核酸既是信息分子,又是功能分子 节首 退回 核酶结构图 催化过程图 退回 转酯作用 转酯作用 核酶的催化性质 RNA作用于RNA 核酸酶催化的反应主要包括:水解反应(RNA限制性内切酶活性),连接反应(聚合酶活性)和转核苷酰反应等。 最近核酸酶的其他作用底物也已被发现,如多糖、DNA以及氨基酸酯等。 返回 退回 核酶的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核酶催化效率太低 由于核酶本身是RNA,很容易被核酸水解酶(RNase)所破坏 因此,要将核酶应用于体内阻断基因表达或作为抗病毒的临床药物,还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退回 节首 抗体酶(abzymes) 本质是免疫球蛋白(immunologlobulins) 人工的方法使其获得了酶的属性,所以又称为催化性抗体(catalytic antibody)。 内容介绍 返回 抗体酶(abzymes)内容介绍 节首 返回 抗体酶的理论基础 抗体酶的制备 抗体酶的发展前景 抗体酶的理论基础 退回 酶与底物形成过渡态理论 抗体蛋白的特性 节首 抗体蛋白的特性 酶与抗体这两种蛋白质之间尽管功能不同,但它们与各自的配基(酶-底物、抗体-抗原)的结合特性,如结合方式、动力学过程等都非常相似。 从20世纪60年代起,有人开始了对抗体进行修饰,并使其获得酶的属性的研究。 退回 节首 酶与底物形成过渡态理论 酶活性中心的活性基团与底物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过渡状态,大大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构建一个对某种过渡状态具有最佳缔合状态的抗体,就有可能观察到抗体催化相应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效果。 退回 节首 抗体酶的制备 专一性催化某种碳酸酯和羧酸酯水解的抗体酶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过渡态类似物(半抗原)的构建 抗原的制备 应用单克隆抗体筛选技术制备抗体酶 退回 节首 过渡态类似物(半抗原)的构建 由于准确的过渡状态很难确定或难以合成,因此,制备抗体酶时用的半抗原(haptens)是一个结构比较稳定、在价键取向、电荷分布等都与过渡态相似的类似物(transition state analog)。 退回 节首 抗原的制备 将人工设计并构建的过渡态类似物(半抗原),用化学方法经间隔基与载体蛋白相连,即形成一个抗原(antigen)。 退回 节首 应用单克隆抗体筛选技术制备抗体酶 人们无法从血清中得到单一的抗体 动物脾脏中的淋巴细胞B(lymphocyte B)的细胞,它能产生并分泌出唯一的一种抗体。 1975年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技术发明 退回 节首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关键是将分离纯化的骨髓瘤细胞(myeloma cell)在培养条件下与淋巴细胞B融合生成一种特殊的杂交瘤细胞(hybridoma cell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