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碾压混凝土薄拱坝发展历程与创新-中国大坝协会.PDF

中国碾压混凝土薄拱坝发展历程与创新-中国大坝协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碾压混凝土薄拱坝 发展历程与创新 李春敏 2015.9 一.中国碾压混凝土薄拱坝发展历程  中国的碾压混凝土坝起步较晚,但发展很 快。从1979年开始研究碾压混凝土,做了 大量的基础研究,中国第一座RCC碾压混 凝土坝坑口重力坝于1986年5月建成,坝高 3 56.8m,坝长122.5m,碾压混凝土4.3万m ;  中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拱坝普定是1993年 建成,坝高75.0m,坝长195.7m,厚高比 3 0.376,碾压混凝土12..7万m ;  坑口碾压混凝土坝(1986建成)  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1994建成)  中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经过十年的探 索,於九十年代开始研究碾压混凝土薄拱 坝筑坝技术;  (1). 1996年建成世界第一座碾压混凝土薄 拱坝-溪柄,溪柄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九龙江 西溪支流溪柄溪中游河段上,流域处在亚 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较 o 多,多年平均气温18.2 c 。坝址座落在变质 石英砂岩上,岩性坚硬,但节理裂隙发育, 弱风化岩层深,左岸有顺河向断层,上游 坝踵区有陡倾角F2断层横切河床,坝址地 形陡峻,为“V”形河谷。  溪柄碾压混凝土薄拱坝(1996建成)  该坝体型为同心园拱坝,无倒坡,但 拱下游加贴脚形成双曲拱,最小中心 o o 角19 ,最大中心角105 ,坝体上游面 在高程595.0m 以下为铅直面,以上有 1:0.082的坡度,坝体下游面为1:0.065 的坡度。坝顶高程644.0m,坝顶弧长 95.5m,坝底高程580.5m,坝高 63.5m,坝顶宽4.0m ,坝底宽12.0m, 厚高比0.189;  在龙岩溪柄坝的研究设计中,首次提 出了“温度断裂”理论,认为温度造 成的压力和拉力会让坝体开裂,并利 用“温度断裂”理论成功设计了人工 缝。他们通过温度断裂理论分析,预 测坝体的可能开裂位置,并在这些位 置做了可以控制的人工缝,通过事先 设计好的人工缝,让原本可能开裂的 地方止于开裂;  在拱坝上游两坝肩585.0m高程往上设 置有止水的人工折缝,止水以防压力 水深入坝休,人工短缝折45度转向坝 体低应力区,坝体下游面高程590.0m 至高程620.0m之间,在拱冠附近设置 三条人工短缝,缝沿径向,高程 610.0m 以下的径向缝深为2.0m, 610.0m 以上的径向缝深为1.5m;  彷真计算表明:人工短缝可释放水压 荷侢作用下的拉应力,也释放了整体 拱上、下游面的温度应力,尤其是拱 向应力,具体说就是设置人工短缝后, 沿拱坝上游坝肩宏观拉应力大大下降 为微压应力,下游拱冠拉应力也大大 下降。实测人工短缝开度1.0mm,止 缝槽钢后仅37μⅿ,短缝保持稳定;  溪柄碾压混凝土薄拱坝是世界上第一 座,又在结构上采用人工短缝,创造 两项世界第一,开创了我国碾压混凝 土薄拱坝新纪元。  溪柄碾压混凝土薄拱坝,列入 《国际 水电及大坝建设》1998年年鉴。  (2). 2001年建成龙首碾压混凝土薄拱坝  龙首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的黑河干流莺 2 落峡峡口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009km , 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腹地,大陆性气候, 夏季严热,雨量稀少,蒸发强烈,冬季严 寒,冰冻期达四个月之久。多年平均降水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