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回顾及原理简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二 章 文獻回顧及原理簡介 2.1 微波基本原理 微波加熱係利用磁控管產生電磁波通過介質產生離子極化及偶極 摩擦作用,因為消耗位能,產生熱能而有整體加熱現象,因此有加熱 迅速等優點 [陳-99-31] 。簡而言之,電磁波通過介質會損失部分能量,瞬間 使介質的能量提升,接著釋放累積的能量,造成分子極化與電子振盪 現象,這些運動造成分子摩擦升熱而提高介質溫度,進而造成溫度上 升的現象[陳-02-4] 。以水為例,在高頻電場加熱的非金屬材料中,或多或 少含有水分。在室溫下一千萬個水分子中就有一個離解的氫離子自動 與另一個水分子結合成離子。這兩種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做加速運動, 並在運動過程中與水分子碰撞而產生熱量。而當微波作用在真空環境 下的分子時,會促進分子的轉動動能,此時分子的內能增加,稱為該 分子處於激發狀態,當激發狀態的分子回復到基態時,其多出的能量 便以熱或其他的能量形式釋放出來。 對於某特定頻率的微波而言,有些分子可與之作用,而有些分子 則否。如Fig.2.1(a),在外電場中,每個電偶極子還要受到電場力矩 的作用發生轉動,並趨向於外電場的作用方向。若外電場越強,分子 偶極子排列就越整齊,如 Fig.2. 1(b)。若外電場隨著時間改變方向, 7 則介質中的電偶極子也要跟著改變方向。 P = 0.556*10-10 2 ƒε'E (2-1) ƒ:高頻電場的頻率, ε':介質的介電常數 從(2-1)說明加熱的效果首先取決於電場強度E 的大小和頻率,其次是介質自身的特性。 微波加熱是一種將電能轉換為 熱能的加熱方法,其轉換機制可由 P = σ|E|2 2 =2πƒεζ ε0 tanδ|E| (2-2) P:材料單位體積所吸收的能量 σ:有效傳導率(s/m) E:電場強度(V/m),ƒ:微波頻率(Hz) εζ :真空之介電常數 8.86*10-12 F/m ε0 :相對介電常數 tanδ:物質感應損失 由(2-2)可知,在介電材料內部所吸收的微波能量正比於頻率、介電常 數和電場的平方, Table 2.1 為常見物質在不同頻段之介電常數及感 應損失。微波在被吸附的材料中傳送時,其電場強度會遞減,因此其 變化情形可定義為微波從材料表面開始穿透,至其能量減為一半的距 離 D,可用(2-3)式表示 1/2 D=3λ0/8.686πtanδ(εζ/ε0) (2-3) 8 λ0 :微波在工作頻率下,於真空的波長 從式中可看出微波的加熱深度比紅外線加熱大,因為微波的波長比紅 外線大,所以紅外線加熱只是表面加熱,微波是深入到內部加熱。 而 915 MHz 的微波加熱深度會比 2450 MHz的大。 2.2 微波系統設計 一般微波裝置是使用稱為磁控管(Magnetron)的電子管來產生微 波源,經由導波管(Waveguide)傳送特定振盪模式微波至反應腔體內 部,如腔體內部有微波可吸收介質材料,則微波會對介質材料產生加 熱作用。另如透過石英玻璃或介質窗導入真空腔體內部,則微波所產 生之振盪電場將對饋入的氣體造成崩潰現象以產生電漿。以下就針對 微波系統之磁控管、腔體、導波管做一簡單介紹。 2.2.1 磁控管 如 Fig.2.2(a)所示 [李-90-112]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