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下湘教版显微镜下的世界课件.ppt

科学五年级下湘教版显微镜下的世界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家也遇到过上图中的情况吗?这是怎么回事? 请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猜想。 曾经遇到的类似现象 我的问题 我的猜想 饭馊(sōu)了 为什么夏天里的饭菜特别容易变质? 细菌的故事 细菌的繁殖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第一代细菌 第二代细菌 第三代细菌 第四代细菌 第五代细菌 第六代细菌 微生物适合怎样的环境? 制作酸奶 微生物的功与过 一 什么是微生物?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现代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 二 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显微镜使用顺口溜 一检二放三上升。 四转低倍五对光。  大圈凹镜一片白。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画完去玻片。 各项复位回原处。 切记外张八字最低处。 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取镜安放 1、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 2、安放目镜和物镜 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对光 1、使遮光器的最大光圈、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注视目镜,同时两手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亮白。 1、低倍物镜、通光孔、最大光圈一定要对准; 2、根据光线强弱,选取反光镜的使用面 (1)光线强:平面反光镜 (2)光线弱:凹面反光镜 放置玻片标本 将玻片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使材料对准通光孔。 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观察 1、下降镜筒,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下降镜筒距离玻片标本2~3mm时止; 2、注视显微镜视野,缓慢上升镜筒,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3、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至物像更加清晰。 1、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下降时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 2、上升镜筒时,眼睛要始终注视目镜,认真观察。 收放 1、将显微镜恢复原状; 2、放回原处。 1、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2、保持显微镜清洁。 洋葱表皮细胞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可见叶绿体) 黑藻叶片细胞 (可见叶绿体) 观察植物细胞 玻片标本 切片 涂片 装片 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非常微小的生物可直接做成装片 洋葱表皮细胞 神经细胞 人体血红细胞 蛙卵细胞 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2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大量微生物包围着的环境中 空气 土壤 水体 皮肤上 口腔里 …… 微生物无处不在 发霉(méi)的橘子 霉 菌 龋(qǔ)齿 发酵(jiào)的面团 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就会( ),食物变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发 霉 一、微生物定义 什么是微生物? 在自然界中除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外, 还存在着一个十分庞杂的、个体微小的生物类群。它们体形微小,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此类微小的生物称为微生物。 二、微生物分类 根据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物学性状等方面的差异、可区分为细菌、真菌(包括霉菌与酵母菌)、及病毒等。 细菌的定义:是一类细胞型、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菌的定义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个体很小,通常以微米(μm,1μm=10-3mm)作为测量单位,大多数的细菌长约1-5μm,宽0.2-1.0μm。在一定条件下,细菌有相对稳定的基本形态,根据外形不同,可将细菌分为 螺形菌、球菌、杆菌三类。 细菌 人体口腔中的细菌 细菌 真菌——概述 真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约10余万种,大多对人无害,有的对人有益。 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有完整的核(即有核膜和核仁),核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并形成数条染色体;但真菌无叶绿素,营化能异养生活,多数腐生,少数寄生或共生。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占真菌中的大多数,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型的微生物,无真的菌丝体。 真菌的培养 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培养真菌的温度为22~28℃,但某些深部感染的真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酸碱度为:pH4.0~6.0。 常见真菌图片 酵母菌 人造菌 蘑 菇 青 霉 病毒——大小和形态 病毒是一类体积十分微小,结构简单,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