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T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浙一医院放射科 一:CT扫描的技术参数 1、胸部CT扫描图像是组织的重叠影像,是10mm、5mm、1mm组织的重叠。目前螺旋CT扫描16排以上扫描多可以在原始数据上薄层重建。8排以下无此功能。 2、部分容积效应 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密度横行走行而又相重叠物质时,所测得CT值不能如实反应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 正常CT值 ┇ 部分容积效应 三、CT增强应用 1、胸部实质性病变的诊断 2、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转移的诊断 3、肺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4、肺穿活检术前检查 四 、增强扫描意义 1、纵隔、肺门血管及淋巴结平扫时很难区分,需注入造影剂后来区分,血管明显强化,淋巴结可强化,也可不强化。 2、观察肺内肿瘤或纵隔内肿瘤是否浸润血管。 3、肺内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⑴肺癌CT增强扫描可呈均匀性强化、不均匀性强化和环状强化。 均匀性强化的肿瘤无坏死、囊变。 不均匀性强化的肿瘤有坏死、囊变。 环状强化有两种表现: ①肿瘤中央不强化,仅周边强化,中央不强化代表肿瘤坏死; ②肿瘤中央和周边都强化,但周边强化非常显著,呈环状强化,周边显著环状强化部分为肺不张,中央部强化为肿瘤本身强化,肿瘤的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肺不张的强化。 肺癌的强化多为中度和高度强化,常规应用剂量下肺癌增强后的CT值大约在70-100Hu,较平扫升高约30-50Hu。 少数肿瘤由于坏死和囊变较明显可无强化。 ⑵结核球CT增强扫描可根据结核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强化特点: 干酪性坏死期不强化; 结核球包膜形成期见外周包膜强化,中央未见强化,称包膜样强化; 肉芽肿形成期可见明显强化,但强化前后CT值增加小于60HU; 愈合期不强化。 其中包膜样强化对结核球诊断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⑶炎症或炎性假瘤的强化多呈显著高度强化,强化后的CT值都超过100Hu,常在120Hu以上,强化程度比肺癌明显,其增强前后CT值增加大于60HU。我们认为,肺内孤立结节动态增强扫描,若CT值超过120Hu,首先应考虑炎症或炎性假瘤、肺不张、良性肿瘤或某些转移瘤(如甲状腺瘤肺转移等)。 炎性假瘤以肺动脉供血为主,而肿瘤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 ⑷肺穿刺活检前,增强扫描观察病变与大血管关系,观察病变组织生长活跃部位提高阳性率,除外血管畸形。 五、动态增强应用 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 100ml,以3ml/s的速率团注,于注药后0s、30s、70s、120s、180s及480S分别对病灶中心作同层动态扫描采集。描绘并分析CT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 的特点。 七、淋巴结 1、胸内正常淋巴回流。 2、正常人体肺门纵隔内可见淋巴结显示,但其短轴直径小于10mm ,平均直径为4mm,最大位于隆突下淋巴结,直径为7mm。 3、病理意义淋巴结应短轴直径大于10mm。 4、正常肺门自上而下逐渐变小,如出现形态改变,要考虑淋巴结增大。 5、钙化淋巴结无肿瘤转移;肿瘤转移淋巴结常见环状强化,中央坏死区不强化;包膜样强化淋巴结见于结核;蛋壳样钙化淋巴结常见矽肺。 6、结核、结节病、炎症性淋巴结常不融合,转移性及淋巴瘤常相互融合。 八、如何阅读胸部CT片 阅读一份胸部CT片时,不要马上去找病变,要形成一定的阅读顺序,防止遗漏重要的影像表现。一般按照下列顺序:先核对一般资料(姓名、年龄、CT号、扫描日期等),再观察两侧胸廓对称情况,气管是否居中,两肺纹理改变,两肺实质情况,纵隔肺门淋巴结有无增大, 胸膜改变、支气管改变及其它改变(骨胳、软组织、心包等)。全面阅读后再在发现病变处仔细观察其影像学特点(如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周围改变等),再把所有病变部位的影像学表现综合分析。 九、如何分析胸部病变 观察到胸部CT的病变后,如何来分析,我们不要把所有的征象放在一起分析,应该把一个征象作为主要分析方面,其它征象作为辅助。如我们可以从肿块来分析,也可以从实变、毛刺、空洞、分叶、钙化、淋巴结等其中一个征象来分析。因此我们要熟悉每一个征象的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 六、虽然胸部各种疾病有不同的X线表现,但存在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表现,因此需要我们结合临床考虑。如诊断仍困难,可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明确病理。 男性,36岁,咳嗽5月、加重2月。 患者5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咽部不适,咳嗽、少痰,以咽炎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2月前受凉后症状加重,伴痰中带血丝,当地医院摄片示两下肺炎。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但多次胸片复查,病灶吸收不明显。 男性,49岁,反复低热、乏力4年余,加重1月。 4年前无明显诱因午后发热,最高达38.5,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