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ihgq农业经济管理7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eihgq农业经济管理7文档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第七讲 农业与农村劳动力问题 一、农业与农村劳动力的概念 社会劳动力是人口的一部分。 农业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是两个概念。 农业劳动力:①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包括农村中的农业劳动力和国有农场中的农业劳动力。农村和国有农场中都有许多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国有农场什么都办,搞了许多二、三产业。②具有农业户口的农业劳动力。国有农场的人是非农业户口,国有农场中的农业劳动力不包含在内。 农村劳动力:①居住在农村范围内的劳动力。②具有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包括农业劳动力和非农业劳动力。 我们常说的9亿“农民”指的是具有农业户口的人,男女老幼都算,既不等同于农业劳动力,也不等同于农村劳动力,完全是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户籍制度的存在把问题搞得复杂化了。 二、农业与农村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 (一)数量 我国过去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总量过大。1950年我国人口即达5.5亿,数量庞大,但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1953~1957年出现了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分别达到34.7‰与24.1‰,年平均绝对增加人口达1400万。1958~1961年期间,由于严重的食物短缺,人口出生率锐减。但1962~1973年,出现了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分别达到33.8‰与25.6‰,年平均绝对增加人口达2300万。此时才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此后计划生育政策逐步严格,但由于生育适龄人口过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够得力,1982~1996年出现了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分别达到21‰和15‰,年平均绝对增加人口达1500万。近年来虽然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有较大幅度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达1000万左右。由于人口持续增加,劳动力队伍相应扩大,就业压力空前巨大。 马寅初(1882—1982年)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十分关心我国的人口问题。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准备,于1957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了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在此前后还发表了一些文章,并在不同场合就我国人口问题多次发表演讲,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马寅初逆着人口愈多愈好、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存在人口问题的教条主义之风,提出了我国存在人口问题的崭新观点。马寅初认为,人口发展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在数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否则,就会表现出许多不适应,表现出许多矛盾来。针对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现实,马寅初提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实属刻不容缓,控制的办法就是计划生育,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不幸的是,马寅初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他的真知灼见被束之高阁,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起了最高决策者的重视。人们沉重地说“错批一人,误增三亿”。(马寅初著《新人口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我国执行了一种优先发展、甚至是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大力发展重工业必然导致“资本增密,排斥劳动”,重工业吸收就业的能力是比较弱的。与此同时,由于追求“一大二公”,追求纯洁的社会主义,限制甚至取消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必然导致就业门路的狭窄。这两方面因素相结合,必然导致工业化和城市化脱节,城市无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了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我国实行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不但如此,为了解决城市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有1800万知青“上山下乡”,大量人口从城市流向农村,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成江编著《老知青——图文追忆中国三代知青》,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当然,知青“上山下乡”,还有其他目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对工业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调整了农、轻、重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了广开就业门路,对多种经济成分的限制也逐步放宽了。 由于以上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时至今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仍然是很不相称的。2005年,农村人口有9.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2.6%,农村劳动力有5.04亿,农业劳动力有3.00亿,从人口角度看,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虽然2005年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只有12.5%。 (二)质量 劳动力的质量是一个比较复杂和难以确定指标的概念,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①身体素质,指劳动力的健康程度、体质强弱、寿命长短、营养状况、抗病能力等。一般物质生活水平越高,体力状况就越好。我国农民的动物性产品消费量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质量。②文化素质,指劳动力的文化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等。我国农业劳动力中的低学历者和文盲半文盲的比例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很大的。③科技素质,指劳动力所具备的科技知识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