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5 卷第11期 地 理 研 究 Vol.35, No.11
2016 年11月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vember, 2016
测量上海产业网络的点入度和点出度
——超越后工业化社会的迷思
李仙德
(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 200234 )
摘要:利用上海市2007 年144个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基于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的点入度
和点出度,将产业划分为 Ⅰ型(高点入度、高点出度),Ⅱ型(低点入度、高点出度),Ⅲ型(低点入
度、低点出度),Ⅳ型(高点入度、低点出度)。研究发现:① 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制造业点入
度均值分别比各类型服务业高0.52、0.45 、0.04、0.27 ,表明制造业相对服务业具有更强的后向拉
动效应。② Ⅱ型和Ⅳ型服务业点出度均值分别高于Ⅱ型和Ⅳ型制造业0.29 、0.16,而Ⅰ型和Ⅲ
型服务业点出度均值分别小于Ⅰ型和Ⅲ型制造业0.32、0.17,表明服务业的前向拉动效应存在
着分异。③ Ⅰ型、Ⅳ型制造业及服务业的点出度对GDP 均具有正向的相关性,提高对这些产
业的使用有利于提升GDP。Ⅱ型服务业的点入度对GDP 具有负向的相关性,点入度较低的房
地产开发经营业、银行业、证券业GDP 分别为该类服务业前3 名。Ⅱ型服务业点出度、Ⅲ型制
造业和服务业点入度和点出度对GDP 的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尽管制造业GDP 占
比下降,制造业仍在上海产业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应超越后工业化的迷思,降低对
房地产业的依赖,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加强金融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支
持,提升产业网络关联多样性和非关联多样性,促进航空、航天、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后工业化社会;投入—产出表;上海;点出度;点入度;完全消耗系数;产业网络
DOI: 10.11821/dlyj2016 11014
1 引言
1966年,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卡尔多提出经济增长的三个规律,即GDP 的增长⋅
和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正相关;由于静态和动态规模报酬递增,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和
制造业产出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大多数非制造业活动受到边际报酬递减的制约,
劳动生产率增长与非制造业部门的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卡尔多强调了制造
[1]
业增长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
1973 年爆发的石油危机结束了以福特制为标志的战后资本主义高速增长的黄金年
代。西欧、北美、日本的生产体系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一方面制造业从国内核心向边缘
[2,3]
地带扩散,形成了新的、更具有弹性的生产空间 ,另一方面制造业加速向海外扩张,
[4] [5]
推动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 。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下降 。1973年,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 贝尔用 “后工业化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 )一词来形容这场⋅
[5]
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变革 。
贝尔指出就业结构从农业和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是 “后工业化社会”的第一个特
收稿日期:2016-04-21; 修订日期:2016-08-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作者简介:李仙德 (1984- ),男,福建周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城市地理与城市经济。
E-mail: lixiande2007@163.com
2185-2200 页
2186 地 理 研 究 3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的理论创新与应用.pdf
- “社区建设”再考——基于政治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基层领域化政策解读.pdf
- “亚喀斯特”概念与景观特征的初步探讨——以贵州为例.pdf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陆海运输的空间竞合格局.pdf
- “一带一路”——全球治理模式的新探索.pdf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空间结构与邻近性.pdf
- 《地理研究》“观点与争鸣”栏目文献计量分析.pdf
- 《更路簿》与潭门地方性的建构与再现.pdf
- 1961-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旱涝特征及极端和持续性分析.pdf
- 1962-2016年达里诺尔流域水、草退化及气候响应.pdf
- 层级性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研究——以北京市综合性医疗设施为例.pdf
- 茶园土壤重金属乡镇尺度下空间异质性分析——以江浙优质名茶种植园为例.pdf
- 产业集群的地方嵌入与全球生产网络链接——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pdf
- 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多国数据的实证分析.pdf
- 撤县(市)设区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机理——以杭州市为例.pdf
- 沉积物记录的亚高山湖泊环境变化——以鄂东南云中湖为例.pdf
- 成都市体验性网络团购市场发展的空间特征.pdf
- 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治堵PMSI模式及实践应用——以雁荡山—楠溪江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pdf
- 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及交互影响.pdf
- 城市创意旅游资源空间效应及发展模式——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