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
构建智慧创新城市 打造东方品质之城 建设幸福和谐杭州
“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
(2012-2015)
前 言
智慧城市建设是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崭新途径。推进“智慧杭州”建设是贯彻落实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加快杭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重要内容,是杭州市率先实现现代化、开辟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
为加快推进“智慧杭州”建设,坚持科学发展,打造富民强市,保持杭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先地位,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智慧杭州”建设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
一、必要性及现实基础
(一)必要性
1.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期间,杭州继续处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运行压力空前增大, 城市化与社会管理服务、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等矛盾日益突出,。现实环境与社会期望的差距,导致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产生。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各种困难和矛盾的有效途径。
浙江省、杭州市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省委、政府一直要求杭州市作为全首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继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2011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杭州市是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城市之一。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三城三区”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深化“无线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杭州”。
2.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城市运行服务水平提升的现实要求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其关键措施在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基层政治民主建设水平,扩大人民群众民主参与,改善社会民生和健全社会管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化升级城市系统,不断发展公用事业;持续提升城乡区域统筹一体化水平等。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服务、基层社会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可以极大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基层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度,从而有效支撑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3.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杭州市“十二五”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目标是:以建立和完善十大产业体系为导向,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组织开展国内外有影响的重大产业活动,使十大产业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
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牵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信息和软件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应用驱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科技、经济增长点;以“两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4.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
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解决城市化通病的重要战略途径。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以面向行业的智慧化应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新兴技术的综合应用,服务大众,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高杭州城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水平,提升信息技术对杭州城市竞争力的支撑作用,抓住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已经成为杭州城市信息化建设新阶段的首要任务。
(二)现实基础
1.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城市经济基础扎实。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8039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01266元,按国家公布的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分别达到12447美元和15679美元。城市功能较为完善。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积极推进,“钱塘江时代”拉开帷幕,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城市化率超过70%,城市高铁、地铁、市域快速路网建设速度得到加快,通过旅游和交通西进战略的实施,杭州五县(市)加快了融入大都市的步伐。产业基础雄厚。2011年,全市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业、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0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2.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44.2%提高到2011年的49.3%;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旺盛。2011年,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5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2642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245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2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传感器技术指导书.doc VIP
- Unit3 Sports and fitness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车型EOP管理相关参考内容.docx VIP
- 六年级英语竞赛试题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练习范本.pdf VIP
- 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知识点详解.doc VIP
- 2024年评职称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pptx VIP
- 音乐就在你心中.ppt VIP
- 高中英语课件(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pptx VIP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详细解读课件.pptx VIP
- 面诊、手诊、足诊、耳诊图解教程(价值千元).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