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静脉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
* 液体外渗的机制: 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 (1) 渗透压高的药物 开始肿胀、疼痛 、 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 2-3天呈暗紫色 、黑色 (2)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 , 刺痛、 烧灼痛, 约8-10h变性坏死 (3) 化疗药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 ,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 , 局部红润 苍白灰白继之黑红 、紫黑、 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 既然了解的液体发生外渗的危害,我们护理人员怎样做好预防及处理。首先应该学会什么情况说明发生了外渗,以便及时处理。 * 2.1小范围外渗 (1 )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2大范围外渗 一般在药液外渗的48h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可以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2.3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肿痛、肿胀、坏死。 2.4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 * 1.1提高穿刺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是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1.2血管的选择 首先,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其次,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1.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1.4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 输液前告诉病人药物外渗透后导致的后果,输上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勿动静脉肢体,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1.5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正确按压方法 输液病人抜针后几乎采用拇指按压法,但拇指按压的范围小,不容易压迫血管,有时造成血管未按到引起出血,损伤血管给下次治疗带来困难三指按压法(食指、中指、环指)按压的范围大,能够压迫血管达到止血保护血管的作用。所以临床护士应告知病人多采用三指按压法。 * 冷敷--缩血管, 慢吸收,促灭活, 限损伤 减疼痛。 如化疗药物外渗用2 %一4 %碳酸氢钠冷敷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可用于渗漏早期,因可使血管收缩,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灭活,使损伤的部位局限。 * 热敷--扩血管,利循环,促吸收,减损伤。 * 局部封闭:如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呈紫黑色或坏死时,应立即进行封闭治疗,常用的封闭药物为0 . 25 %一1 %普鲁卡因和透明质酸酶,隔日1 次,一般封闭3 一5 次即可痊愈。普鲁卡因可减少局部组织血管收缩,改善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液扩散、稀释和吸收的作用。 * 下列情况应考虑外渗 病人主诉注射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 注射部位有肿胀 静脉推注时有阻力 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1.护士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是否出现局部隆起、输液不通畅。 2.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3.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患者有无胀痛感。 小范围 外渗 药物外渗 引起局部 水疱 大范围外渗 化疗药物 外渗 药物外渗分类 提高穿刺成功率 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 加强责任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