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三版 g 重庆百年一遇特大旱灾为历史罕见新华社特稿 2006-08-31 重庆市副市长陈光国介绍说,今年5月中旬以来,重庆市遭受了总体上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此次旱灾是自1891年重庆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 据介绍,重庆此次特大旱灾呈现出“五个历史罕见”的特点:一是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今年发生在重庆市东北部的夏旱5月中旬开始露头,持续30至40天。夏旱连伏旱,大部分地区总旱天数超过60天,渝东北地区超过90天,巫溪县已长达96天。 ??? 二是干旱强度之大历史罕见。干旱期间,各地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降水大部分地区偏少9成,蒸发量偏多6成到1倍。8月15日,綦江县日极端气温达44.5℃,刷新了重庆保持53年的日极端气温纪录。各地35℃以上的高温天数普遍为31至57天,气温、降水、蒸发量等主要干旱指标均为历史同期极值。 三是抗旱水源之少历史罕见。大江大河出现“洪水不洪”、“汛期枯水”的现象。嘉陵江内载重船已经禁航。全市有2/3的溪河断流,275座水库水位处于死水位。1081个乡镇(街道)中有2/3出现供水困难。截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不足9.5亿立方米,只占应蓄水量的33%。 ??? 四是干旱范围之广历史罕见。除秀山、酉阳、石柱为严重干旱外,其余37个区县为特大干旱。受灾人口突破210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近2000万亩,795万人、735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 五是旱灾损失之重历史罕见。全市秋粮作物将减产2至3成,烟叶、药材、商品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258万亩柑橘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有64万亩绝收;近两年退耕还林的381万亩在土苗木死亡率超过50%,江津市50万亩花椒基地死亡花椒树3000余万株;全市发生森林火灾92起,过火面积8130亩;受灾畜禽3664余万头(只);潼南县琼江流域网箱养鱼近日出现“翻塘”现象,一次性死鱼1200多吨;因高温、限电、供水困难等造成企业限产停产减少产值34亿元。旱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3.7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51.28亿元。 ??? 陈光国披露,在重庆特大旱灾中,中央和市级财政安排的救灾资金累计达到2.23亿元,市政府社会捐助接收办公室接收捐赠资金1.14亿元(含认捐资金),各区县接收1600多万捐赠资金,共计3.5亿多元。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第二节 气候系统概述 第三节 有关大气的物理性状 第一节 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气象学——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气象学,及: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气象学领域广,其基本内容是:⑴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⑵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⑶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⑷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雨、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气候。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暂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变化快,变化的周期短。 气候变化的周期相对于天气来讲是较长的,它的时间变化尺度有季际、年际、十年际、百年际、千年际、万年际等等。 现代气候学从概念上已经不再是气象学或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的经典气候学,而是大气科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地理学、地质学、冰川学、天文学、生物学以至有关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共同研究的交叉科学。 在地理系、环境科学系等系科开设的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以普通气象学为基础,以气候学为重点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础技术训练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 ㈠通过实践,掌握气象观测,气候统计分析和气候调查的方法,来记叙所观测到的气候现象,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说明它们的特征。 ㈡探讨它们的正确解释和研究它们的发展规律,特别要掌握天气演变和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