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幸福在赶路
刚刚驳斥了母亲几句,我依然不高兴,除了为自己不敬的态度感到抱歉外,我对自己的立场没有丝毫的愧疚。争执的导火线是母亲经常对某几个大龄未婚的晚辈评头论足,指指点点,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在她身上,我看到那些三姑六婆一副气壮山河的架势要“指点江山”的影子,一到逢年过节恨不得把媒婆的行当抢来做,平时也不闲着,一天到晚对亲朋戚友的生活琐事如数家珍,即使与她八杆子打不着的婚嫁丧娶也要作出自己一番自以为是的见解,好像过一把嘴瘾也好。
我知道有种看法是要体谅三姑六婆对个人问题发表看法,这也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毕竟平时大家都在忙各种各样的事没什么时间相聚,难得过节见见面就唠叨唠叨家常细短的,催催哪个没结婚的孩子尽早结婚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诚然,长辈关心晚辈的幸福状况是一件好事,但我发现很多长辈有时候“喧宾夺主”,关心晚辈的度用过了还不自知。原本只是几句单纯的问候演变成威逼利诱的催促,责骂。以前我简单认为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番良苦用心,也做起好事者帮忙“催促”几句,以为聊表关心总是好的,起码在人前体现我是一个热心的人。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推波助澜”其实可能给一直饱受苦闷的当事人“雪上加霜”。后来看过或者听过太多被父母亲戚催婚的“恐婚族”的难言之隐,有些随便找个人嫁了娶了后离婚,有些租男友女友回家应付着,有些甚至过年也不敢回家怕是听到三姑六婆的狂轰滥炸。
我看到被“催”、被“逼”婚的面孔,像被打了蜡,任何表情都不讨喜欢。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一位高学历高收入的女子被逼婚跳楼,留下遗书让父母安排冥婚。我们万万没想到逼婚的威力竟可以夺人性命,但我们更万万没想到这种悲剧是他们这些至亲造成的,长期的相亲和父母的以死相逼、辱骂导致女子压力太大,最后竟然选择一死了之。
曾经有专门的机构针对40岁以下的青年做了逼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我们看到一个年仅27岁的生命因为不堪压力而凋落,可想而知千千万万依然在战线上负隅顽抗的逼婚族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压力无处不在。“你年纪也不小了……”“爸妈年纪大了……”“××结婚生小孩了,娃真可爱……”这样的开场白,基本上就意味着父母在逼婚了。调查显示,由于回家次数不多,近八成青年经常在电话中被逼婚,任何话题最后基本都能被父母引到结婚生子上来。
以前的亲友关系是几年难得一见,互诉衷肠。现在有些亲友关系变成逼婚者联盟,一聚会就开政治局大会,专门逮那些未婚的晚辈做思想工作。一场饭宴,往往是长辈们口沫横飞,不亦乐乎,已婚的在旁装腔作势,推心置腹,未婚的晚辈只落得个一脸姹紫千红,口含黄连。
我意识到,生活中有很多人以爱的名义,捆绑了太多与他们自己本不相干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伤害了一些人,却浑然不知,为此还沾沾自喜。
试问尘世间大多数的我们,即使是“灵魂伴侣”的卫道者,有哪一个不想早日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过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每个在外打拼的人,有常年跑运输的,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有搞生意买卖的,各种各样。本来闲暇时间就少,一到周末就躺尸大睡,加上每天上班来来去去都是对着一张熟悉不过的异性面孔,有缘分走在一起还好,没有的话也就死了那条躁动的心。我们都以为现代快节奏和狭窄的朋友圈是导致大龄未婚青年的“罪魁祸首”。其实不尽然,因为我们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丰富追求的人。每一个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生活价值观都不是站军姿,统一划齐的。虽然每个人共同的目标都是希望幸福,但幸福的定义又是因人而异。
长辈们在子女们该谈婚论嫁的年纪,喜欢列出一套套原则和条件,要求孩子按图索骥。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都只是不想苦了自己的孩子,才附加这些那些“标准、条件”,搞得相亲就像谈判一样,气氛怪异。我最不齿的一种逼婚现象是,三大姑七大姨在训导未婚的大龄女青年时,总是劝女方断了那些条条框框的念头,随便找个差不多的人就万事大吉了,仿佛一旦女方岁数大了点,就好像菜市场的大白菜一样不值钱,只有男方作为卖家谈条件的份。固然女性的年华很受看重,但把它当作一条致命的“门槛”,未免太井底之蛙了。
长辈们是否换位思考一下,有时候您们所期待的,所罗列的“标准”、“条件”并不是他们喜欢的,想要的。因为真爱往往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超越重重关卡。所谓的身高、体重、相貌、家境还是老一套的“门当户对”,新时代的“门当户对”往往取决于两个人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价值情感观等等。
晚辈们心里清楚长辈们的良苦用心,催促自己早日结婚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伴儿,共担生活的风雨,替老人好好照顾留在世上的宝贝。但是,陪你花前月下的人很多,陪你白发齐眉的人又有几个?爱情、婚姻这种东西,都是可遇不可强求的,缘分到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