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陈国恩 武汉大学文学院 绪论: 一、文学思潮 梁启超说:“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通过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学流派、文学创作等重要的文学活动综合地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且具备一致的思想艺术倾向的文学潮流。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综合性 2、动态性 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止时间:1917---1949 (这是受制于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突然出现的。其实,它在五四文学革命之前已经开始孕育后来的变化。为了突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一个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中从孕育到发生并继而蔚为大观的成长过程,我们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就从20世纪初讲起。它的下限仍处于不断向后移动的过程中,我们暂且停止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所以我们这门课所讲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20世纪初到1949年这段时间里的文学思潮发生与发展史。 参考书目 马良春 张大明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北京十月出版社,1995。 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陈国恩:《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谢 冕主编《百年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许志英、邹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第一章 世纪初的改良主义文学思潮 第一节 疏离古典传统的文学改良运动 一、20世纪初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戍新政的三次失败,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思想启蒙的重要。这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历史的契机。 出国留学人数增加,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而这些留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大多抛弃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之学,转向经世致用的道路,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社会思潮相继出现,这又为世纪初的思想启蒙提供了物质力量。 近代报刊的创办、翻译的兴旺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手段。 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以翻译法制书籍为主,上海、广州相继效仿。洋务派主要翻译科技书籍,其中以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译书最多,达180余种。据梁启超编辑的《西学书目表》统计,1895年以前,在全国范围内,翻译的书籍已达354种。 二、20世纪初的思想启蒙运动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运动主流:强调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体现的是一种现代公民意识,重视理性、责任、法制。公民意识比臣民意识进了一大步,但革命的精神不够彻底,总体上看还显得比较保守。 以鲁迅等留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是比梁启超更为激进思想解放潮流,他们强调的是个性和自由,主张打破“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束缚,体现了现代浪漫主义的精神。 三、20世纪初的文学革新运动 这一场文学革新运动的矛头是直接指向桐城派和宋诗派的。桐城派的维护道统和文统,推崇古人义法,宋诗派的拟古主义倾向,皆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 梁启超为了宣传启蒙思想而借助于文学,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诗界革命强调诗有新意境、新语句。在诗歌语言上,黄遵宪提出“我手写吾口”。 文界革命,主要是通过译书大量输入新的名词,而且从日文译出的居多。裘廷梁于189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倡导言文合一。接着出现了不少白话报纸,推动了白话在民间的传播。 小说界革命:“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俗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把小说的价值、作用、意义抬得这样高,对于历来重诗文而轻小说的中国文学传统是一次革命性的冲击。 由此改变了整个文学潮流,推动了世纪初小说的繁荣。 梁启超倡导文学革新,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新民”,宣传启蒙主义的思想,所以他的文学观念是功利性很强的。这一弱点正是造成世纪初小说审美价值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 过渡时期文学思潮的新旧杂陈 一方面是传统的保守的文学观念依然具有不弱的势力,另一方面革新阵营的文学观和创作风格也是新旧混合的。 除了梁启超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影响很大外,王国维的超功利的文学观也受到广泛关注,而鲁迅等人的文学观念已经倾向于个人本位和反抗传统的浪漫主义。 在创作方面集中体现这种过渡时期精神的则是苏曼殊的浪漫抒情小说。 鲁迅和苏曼殊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思潮的萌芽。 苏曼殊的身世有“难言之恫”,又失望于辛亥革命的结果,出家归入佛门。但他又难以斩断世俗情缘,实际上是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