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 年 12 月,第 15 卷,第 4 期,547-556页 高 校 地 质 学 报
December 2009,Vol. 15, No.4, p. 547-556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与有机碳分配
1 1* 1 2 2
叶文青 ,蔡进功 ,樊 馥 ,包于进 ,徐金鲤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 2. 中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东营 257015 )
3 3 3
摘要:选取东营凹陷第三系 11 块泥质烃源岩样品,粉碎后按小于 1.6 g/cm ,1.6~2.2 g/cm 和大于 2.2 g/cm 的密度,分离成 1,
2,3 三个组分,希望可以把烃源岩中游离的有机质、无机矿物与有机黏土复合体分别提取出来。对各组分进行质量、有机
碳及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不同密度组分中有机质赋存形式及有机碳分配方式的差异性。密度分组后各组分的质量、有机碳
量回收率基本上达到 100%,表明密度分离方法可信,且对烃源岩的破坏较弱。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 组分中存在大量
的生物碎屑有机质,经盐酸处理后,有机质颗粒表面干净,而 2,3 组分中只见有大量的矿物颗粒,但能谱分析显示了 C 元
素的存在。这些特征表明 1 组分为生物碎屑有机质,而 2,3 组分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相混合。有机碳分析表明,1 组分有
机碳含量平均高达 14.24%,但其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 1.11%;2,3 组分中有机碳含量分别为 3.26%,2.77%,两者占全岩有
机碳量的 90% 以上。由此看来与无机矿物相结合是烃源岩中有机质较为重要的赋存方式,这部分有机质对全岩生烃量的贡
献不容忽视。
关键词 :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有机质赋存形式;有机碳分配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493(2009)- 04 -0547-10
Argillaceou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Density Separation
and Dstribution of Oganic Carbon
1 1* 1 2 2
YE Wen-qing , CAI Jin-gong , FAN Fu , BAO Yu-jin , XU Jin- li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92, China;
2. Earth Science Institute of Shengli Oil field, Dongying 257015, China
Abstract: 11 samples of Tertiary argillaceou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Dongying Depression were selected and separated
3 3 3
into three fractions according to density difference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