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概念研究 肖敏.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犯 罪 概 念 研 究 肖敏 陈荣飞 个人简历 1肖敏,女,1977年出生,湖南邵阳人,西南石油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学习经历: 2002年至2005年在四川大学攻读刑法学硕士学位; 2005年至2008年在西南政法大学攻读刑法学博士学位; 2009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后 科研情况: 在 《刑法论丛》、《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人民检察》、《西 南民族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理论探索》、《青少年犯罪问题》、 《兰州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担任多项国家级、省部 级课题主研工作。 2陈荣飞,男,1978年出生,江西遂川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师, 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学习经历: 2002年至2005年在西南政法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学位; 2005年至2008年在西南政法大学攻读刑法学博士学位; 2010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后 科研情况: 在 《社会科学家》、《《江西社会科学》、《理论探索》、《天府新论》、 《求索》、《理论月刊》、《政法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主持及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2 内容摘要 犯罪概念作为构建刑法学宏伟大厦的基石,具有基础性研究价值与意 义,但由于对犯罪本质缺乏清晰地认识,致使犯罪概念犹如普洛丢斯变幻 莫测的脸,难以确定。因此,正确认识犯罪的本质,以此为基础来确定科 学的犯罪概念,用以指导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本文分为六大部分,具体 如下: 前言部分。简要介绍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概念研究的概况,包括已达 成的共识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主要对犯罪概念的起源进行历史回顾与考察,即对我国及国外 古代的犯罪概念的形成历程予以考察。在我国,犯罪概念源起于西周,定 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墨子提出“罪,犯禁也”,认为犯罪就是违反 法律的行为,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在国外,古印度因深受宗教的影响, 一直到孔雀王朝的 《摩奴法典》时期,才形成犯罪概念的雏形。古巴比伦 时期虽已有成文的法典,但尚未明确与框定具体的犯罪现象,不能区分一 般民事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不同特点与属性,因此无法形成一般性的犯 罪概念,而在后来深受古巴比伦法影响与侵润的古希伯来法中,形成了凡 是违背上帝意志的行为都是犯罪 (sin)的观念雏形。直至罗马时期,始 提出较为科学的犯罪概念,认为犯罪不是触犯神灵、上帝,也不仅仅囿于 对个人的损害,而是侵害国家或社会集体的利益,并开始从程序上区分犯 罪行为与民事违法行为,这表明罗马时期的人们对犯罪已有了较为深刻的 认识,这也为其后的人们对犯罪实质概念地认识初步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是对近现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中犯罪概念诸学说的综述与 评析。当下比较重要的一种分类形式是将犯罪概念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 念及混合型概念。形式概念是说明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即犯罪是源于立 法的规定,立法者认为是犯罪的就是犯罪,故而,无法限制立法者的权力, 容易导致立法者的暴政。而实质概念则是阐明为何法律会将某些行为规定 为犯罪,即立法者基于何种根据来界定犯罪,揭示犯罪的本质是实质犯罪 概念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剖析已有的各种犯罪实质概念的学说 后,我们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即客观危害说、主观恶性说及犯罪人人格 说。三种学说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中,客观危害说不能 区分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也不能说明处罚犯罪未遂的原因;主观恶 1 性说对法律内涵并无界定,只强调对法律的遵守,易造成恶法亦法,从而 导致立法者暴政;而犯罪人人格说中的人格与行为是割裂的,因而其不具 有可测量性,容易出现打着社会防卫幌子而肆意践踏公民基本人权的情 形。混合型的犯罪概念试图走折衷的道路,但却没有解决标准冲突时,究 竟以哪一方面为准,最终可能会滑向形式概念或实质概念的极端。 第三章是说明犯罪本质特征的。犯罪的本质特征是既为犯罪所共有又 能区分罪与非罪的外显性、直观性的标志。据此考察我国刑法通说中犯罪 的三大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由于无法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所 以它不是犯罪的本质特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