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导论-第四章-成果.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物质基础已部分阐明 (一)阴阳学说 1、人体阴阳物质基础研究 一是细胞内功能调节的阴阳学说: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鸟苷(cAMP/cGMP);四种碱基中心法则相互配对;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等 二是从人体系统的动态变化中阐述阴阳学说:各系统、器官,甚至细胞、分子等各层次均保持对立统一的平衡规律。 2、阴阳消长的临床研究 人体的生理功能的生物节律与阴阳消长变化多有相似之处关系 3、阴阳学说的多学科研究 有分子生物学、数学、稳态学、生态学,还设计系统自组织理论等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物质基础已部分阐明 (一)阴阳学说 1、五行与系统论 五行学说的实质是所研究的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按功能特性及相互关系分为五个小系统,各小系统之间通过生克胜复维持整体的动态平衡与协调。 2、五行与控制论 控制论的同构理论与五行的取象比类的归类相似,五行的生克制化维持平衡稳定也是控制论的内稳定器模型。 3、五行生克关系与激素调节 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控制机制,阐明五行学说。 4、五行学说与生态学 生态学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互助互利的共生和互相抑制的动态循环平衡,此与五行生科规律一致。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一)心 1、心主血脉 多从心气虚证进行研究:心气虚证存在心脏舒缩功能减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性升高,但其敏感性下降,且迷走神经受损)。分子基因水平的病理生理基础与β1受体、ET/NOS基因表达有关。还有脉图监测、微量元素、细胞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2、心主神志 有研究发现,心脏能制造ANF激素,并借此传递信息,甚至与脑沟通。心脏移植后几乎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而失去大脑皮质的人还有意识存在。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可以出现精神障碍等。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一)心 3、在体合脉,开窍于舌 认为脉象是心血管功能的外部表现,相当于心脏功能由前负荷、后负荷、收缩力以及心率等因素,心房肽(ANP)的作用。桡动脉血管的径向运动、轴心位移与心动周期具有一致性。 据胚胎发育全息理论指出,在原始心管和口腔黏膜直接存在明显的空间上的邻近。心与舌形态结构上的一致性,舌色不同,心血管功能亦有相应变化等。 4、心与小肠相表里 胃肠激素对心血管具有重要作用 5、心在液为汗 ANP对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有重要作用。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 肺气与肺功能: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减低 肺气与免疫功能:肺免疫功能,肺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基因研究示,免疫异常,易患外感。 2、肺朝百脉 指肺对血液循环、血脉运动以及血流状态的调节作用:肺调节血管活性物质 影响血管运动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二)肺 3、肺主通调水道 吸入气体容量与尿量之间关系;肺通气与压力变化间接调节自主神经活动,进而调节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可能是其机理之一。还有心肺肾反射可能也是机理之一。 4、肺主皮毛 肺与皮毛均从外胚层发育而来。没有肺的动物通过皮肤交换气体与物质,有肺的动物,皮肤均有呼吸功能。 5、肺与大肠相表里 从胚胎发育看,肺、器官与肠的结构来源是相同,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结构基础。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三)脾 1、脾主运化 (1)脾与消化吸收:脾虚者——胃的改变、主细胞酶原颗粒少、唾液淀粉酶活性减低等 (2)脾与机能代谢:乳酸代谢异常是脾气虚证的病理指标之一 (3)脾与自主神经:脾虚证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4)脾与内分泌:脑肠肽-食欲中枢紊乱是小儿厌食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5)脾与黏膜防御功能:脾胃与胃粘膜防御功能的关系涉及多种防御因子。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三)脾 2、脾统血:脾虚模型见有心血管组织细胞线粒体空泡样变心肌糖原、脂类、酯酶活性下降,血小板功能不良等 3、脾在液为涎 唾液的分泌:脾阳虚者大多副交感神经偏亢,分泌量多;脾阴虚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偏高,分泌量偏少。 唾液渗透压:虚寒证其稍有降低、唾液量多稀薄;肝胃不和者其显著升高。 唾液蛋白质:含量依次递减:湿热、正常、阴虚、气血两虚、阳虚。 唾液淀粉酶活性;脾虚患者其储备力不足,应激性差,消化功能低下。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成果 二、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已基本阐明 ( 四)肝 与心理应激和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