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靠船计划
上海造船业的发展 大纲 一、上海造船业的历史演变 1.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地 2.我国现代造船业的重要基地 二、发展中的上海造船业 1.上海造船业的现状 2.上海造船业的特点 3.上海造船业的发展途径 知识点汇总 原理 K01:外商对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影响 K02:我国近代民办造船企业的发展 K03:我国现代造船业的整编恢复 K04:我国现代造船业初现端倪 K05:上海造船业的现状 K06:上海造船业的特点 K07:上海造船业面临的挑战 K08:上海造船业的发展机会 重要信息 I01:上海近代造船业发展的契机 I02:上海建造“沙船”的原因 I03:世界造船业的三次转移 I04:国际造船业转移的特点 I05:世界船舶市场的需求 I06:我国造船业的竞争劣势 正文 一、上海造船业的历史演变 1.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地 (1)“沙船”开启了上海的造船史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有悠久的造船历史,也是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地。北宋时,上海取名“上海浦”,是一个农民、渔民、盐民交错相居的村落。南宋咸淳三年,为适应江海航运发展的需要,改为上海镇。至元十四年,作为水上交通码头,朝廷在上海镇设市舶司,管理中外商船,并设有税务和贸易机构。 当时冶铁技术的进步,为造船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上海出现了船作坊林立的景象。至元二十八年设县时,上海已成为海运船舶的集中地。 为适应海上漕粮运输的需要,上海曾建造过木质平底的沙船,该船被列为中国四大名舟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上海市徽,上面就有沙船。 青浦港、董家渡、苏州河、吴淞口上沙船密布,客轮货船云集,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和鼎盛。 (2)外商涌入上海滩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海作为5个通商口岸之一,于1843年正式开埠。开埠后,外国船舶开始频繁地进出上海港,由1843年的7艘增加到1894年的6400余艘。外国轮船多了,修船业务也就多了,外国资本在上海开办修造船业也应运而生。 1852年,美商伯维公司开办起船厂,但开了没几年就关门大吉,这是史料记载在上海开设的最早的外国修船厂。几乎同时,英国人密契尔在浦东开办了第一家英商修船厂——浦东船厂。1853年,苏格兰人莫海德也在浦东建造了董家渡船坞,这是当时在上海设备较为完善的修船厂,建有码头、仓库等,号称“远东最佳船坞”。 由此可见,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时,最初的投资与船舶业有着密切的联系。1843年至1859年的17年间,外国在上海开办的18家企业中,有12家是修造船厂。这些企业多数是由英美两个地方的商人投资的,业务主要以修船为主。说是外国商人,其实都是来黄浦江淘金的,所谓的船坞亦只是在江边挖个空槽罢了。他们来到上海,看修船有市场,就在江边挖一个泥槽雇人修船,没有生意了就立马走人。因此,当时上海的修船公司开开关关是家常便饭。 当时比较有名气的修船厂有耶松、祥生、瑞镕等,也都是英美商人投资的。1884年,耶松厂为怡和轮船公司建造了一艘“源和”号轮船,船长85米,载重量2522吨,时称“远东所造最大商船”。祥生船厂于1862年在浦东创立,由英国人包义德创办,未满3年,已修理船只17艘,总吨量在4000吨以上,号称“东方修船设备最完备的企业之一”。瑞镕船厂属犹太人的沙逊公司,于1900年成立,它是上海修造船厂的后起之秀,不仅设备好,而且价格低廉,它的出现对其他船厂来说是极大的威胁,因此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 但是,外商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就是要赚中国人的钱。所以,为了避免相互厮杀,耶松船厂同后来由祥生、耶松、瑞镕船厂合并而成的英联船厂合作,一起控制了上海的船坞设 施,并开始垄断上海的修造船业。 (3)民族资本的崛起 在英美资本逐鹿上海制船业时,我们不能不提一个厂的名字,那就是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它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雇用工兵2800人,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 到1905年,制造局造船的部门独立,称作江南船坞,后又改称江南造船所。 1868年,在近代科学家徐寿、华蘅芳等人主持下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惠吉”号兵船和以后相继建造的“操江号”、“金瓯”号、“保民”号等铁甲兵船,既是中国近代军用舰船制造的开始,也是中国造船业制造钢质船体结构和以机械动力推进的船舶的发端。 1918年江南制造局在叶在复的主持下建造的川江货船和长江客货船,其建造技术和质量都超过了当时中外船厂的水平,曾引起航运界的广泛关注。 1910年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