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怎样比.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将心比心”怎样比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一文讲述了陌生阿姨帮“我”的奶奶推门和妈妈宽容素不相识的实习护士扎针两个故事,赞颂了将心比心的美德。一位教师执教第一课时情况简录如下:中央电视台“妈妈洗脚”公益广告导入(意图让学生“将心比心”明白妈妈不容易,最终确实引导学生说出了这样的“台词”──“妈妈不容易,我们要好好学习报答妈妈”),接着让学生美美地读一遍课文,说说讲了哪两个故事,作者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读课文后回答问题,教师随即板书“ ”;再接着逐个故事进行阅读学习,串讲课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板书“人”字,学生齐读,知道是由撇捺两个笔画相互支撑构成的,所以人要互相宽容,将心比心;然后再教学生列举生活实例,说说自己哪件事做到了将心比心;最后男女分组轮读、男女齐读课文结尾段,老师又用简笔画画出心形示意图,引申归纳填写上 “孝心”、“细心”、“粗心”等等各种“心”,再让学生用这些“X心”说一段连贯的话,要求说明白生活中要有什么样的心,不能有什么样的心,教师简要总结后结束教学。 纵观整个课堂设计,看得出执教的老师花了很多心思,下了很多功夫企图让学生做到“将心比心”,但是总感觉阅读课学生读书还是太少,语文文字训练除了通读一遍课文、轮读齐读结尾段、用“心”说话,似乎一篇充满深情的美文并没有被美美地读出深情,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读的训练似乎还欠缺些;表面看思想教育层层推进了,可是由于缺少读的感悟体验,学生情感态度培养显得空洞多。课后随机询问了几个学生大多说不出怎么样才算是将心比心,并没想过为什么要将心比心。16位教师对教学给予评议,中肯的建议和提醒却不多,虽然尽量地保护了执教老师的自尊心,放大了语文的思想教育,放大了交流的效果,但同时狠狠地缩小了每个人应有的专业成长,缩小了教学交流研究的整体目标,看着执教老师若有所失地走出现场,我陷入了沉思:将心比心怎样比? 一、让将心比心成为教师的习惯 将心比心倡导换位思考,用我心想他意,虚怀包容。毋庸置疑,教育是一项合作才能共赢的事业,一枝独秀不是春,个人无论多么优秀都无法繁荣教育的大业,离开了教学研究的集体氛围,那么谁也无法获得持久的教师职业幸福体验。大量教学研究活动事实恰恰证明了教师不能“将心比心”,业务上就无法相互“输血”。比如前面对《将心比心》教学的评议,观课议课者或顾忌他人情面言不由衷、说些无关痛痒、好听的话加以搪塞执教者,或怕说出来执教者不接受意见反丢了自己的脸面故而有话不说,或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不合时宜地妄加批判,或对课堂教学活动视若罔闻、无话可说;又比如一些观摩课后,执教教师有的听到批评要么眉头紧锁要么极力辩解,也有的执教人为听到忠告处处恳求却难遂心愿,还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设计学习目标导致教学课堂秀等等,种种行为让教师人人失去了虚心学习、认真反思、及时矫正和提高教学水平的绝好机会,这都是没有“将心比心”的结果。记得十年前,我执教汇报课后,杨友成主任点评:“你设计这次公开教学很不容易,但难免有些问题是自己发现不了的,我提几点建议供参考,当然我不是很了解你的学生情况,如有不当,一定提出批评,因为我同样需要你的建议……”他当众指出了我教学的很多缺点,一次谈话竟让我进步了许多,我至今都非常感激他。杨主任为我们“将心比心”至少提供了八点启示:①体谅他人辛劳不容易──真挚的思想基础、婉转表述的前提,②虚心提出自己有局限──装满的杯子先倒出一些后才能装得进新水,③指出教学的遗憾是当局者迷──痛陈指责、揭除陈疮都是为了爱,④建议具有参考自由──平等平和地协商对话,⑤评课议课是评教双方共同的事──大家均摊损失,⑥执教者的申辩是评议人的财富──经营好每个人的短处,⑦评议问题是大家共同进步的阶梯──效益均沾,⑧诚恳让任何教师都能愉快接受──不拒绝爱的法则。如果基于这样的认识之后,我们教师相处中把“将心比心”作为一种习惯,大家就能心平气和,开放教学交流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评议者对执教人真诚鼓励、关怀有加、娓娓而谈,执教者聆听大伙儿的诚恳建议、津津有味,观者教者评教论学,一体虚心,其乐融融。 二、阅读移情,培育学生将心比心的真切情感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要来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将心比心”,也是教师全面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四年级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生活阅历、学习经验的限制,能够体验到“将心比心”的人少之又少,但是由于不会将心比心而遭遇烦恼的事可能枚不胜举。因此,我们设计这样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或许更容易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什么是将心比心,怎样将心比心和为什么将心比心。

文档评论(0)

爱立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