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题
关于平行线间折线成角问题的探究
课型:探究课
授课人:孙娜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找到解决平行线间折线成角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TI图形计算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探究过程
3.经历Ti图形计算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于平行线中基本图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体会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根源和思维构成
教学用具
Ti图形计算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一)
提出问题
流程(二)
猜想结论
流程(三)
验证结论
流程(四)
证明结论
流程(五)
发现关键
流程(六)
发散落实
流程(七)
总结通法
图11.如图,AB∥CD被直线EF所截,形成了哪些角?可得到哪些特殊的角度关系?
图1
2.如图,AB∥CD被折线所截,形成了哪些角?是否也存在特殊的角度关系?你是怎么发现这个结论的?
∠B、∠O、∠D
猜想途径:
(1)观察图形(几何直观)(2)先特殊化(从一般到特殊)
猜想结论:∠B+∠O+∠D=360
3.是否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验证途径:利用图形计算器说明
4.由于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测量,有误差,不够严谨,所以能否采用更严谨的方法来说明∠B+∠O+∠D=360呢?-几何推理证明,你是否有思路?
引导: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我们已经的到了一个结论,能否利用这个结论来帮助我们找到证明的方法呢?
由360°你能想到什么?
圆周角:那么∠B、∠D需要转移出去,转移角的工具即利用平行线实现,过点O作AB平行线,进而可证.
同旁内角:两对同旁内角的和,图中是否有同旁内角?可否构造与∠B、∠O、∠D 有关的同旁内角?
作法同上,可证.
图1.过点O作EF∥AB.
证明过程略
方法小结:
探究的基本过程
为什么要作辅助线?-构造截线
是否还有其他构造截线的方法?
图2.延长DO与AB交与点E.
证明略
图3.连结BD.
证明略
图4.过点D作DE∥OB交AB与点E..
证明略
图5.在AB、CD上任意选取点E、F,连结EF
证明略
小结:
要解决平行线间角的问题可以考虑用平行线性质定理,这就需要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的图形结构。
现在有:平行线和其间的折线
如果从平行线出发,添加第三条线,截已知的两条平行线
如果从折线段出发,借助转折点添加平行线
学生回忆平行线性质
∠O是180的时候
学生利用Ti图形计算器对猜想进行验证
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利用TI平台讲解演示自己的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证法利用TI图形计算器展示平台展示
引导学生关注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
提醒大家我们研究的角都是小于平角的角
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
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的结论获得启示,找到证明的方法,关注常量360°和平行线知识的联系
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引领学生提升认识,领会同法
当解法多时要注意择优原则
1.复习平行线性质,加深对基本图形的认识,
3.由两平行线被一直线截到被折线截,从学生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利用特殊化的图形,将未知转化成已知
体会探究问题的过程观察-猜想-实验-证明
规范步骤
渗透化归思想
不要求学生用很多出很多的证法,只要突出应用通法的即可
流程(八)
5.如果还想进行关于∠B、∠O、∠D角度的探究,那么图形可以如何变化?
改变点O的位置,可以得到怎样的图形,结论是否成立?能否自己进行探究?
图6.
证明略
图7.
证明略
图8.
证明略
借助于图形计算器由学生参考流程一的提出新问题
并对新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适时引导
引导学生关注边缘位置的情况
渗透类比思想
感受位置变化带来的数量关系的变化
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流程(九)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知识线——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方法线——提出问题的方法,
数学思想线——分类与转化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提升
流程(十)
挑战自我
【挑战自我】除了以上几种图形变化之外,还可以将图形进行怎样的变化?你能否提出新的问题?
挑战1.已知,如图9,AB∥CD,探究?B、?O1、?O2、?O3、?D之间的关系.
图9
挑战2.
如图:AP1 // BPn ,则探究?P1、?P2? ?Pn之间的关系.
挑战3.
将左图中 AB∥CD条件改为 AB、CD相交于点E,得到新图10,并得到新角∠E,试探究∠B、∠E、∠D、∠O
之间的角度关系
图10
学生独立完成
发散思维,体会条件变化带来的可持续探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