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P但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伤急救》P但PT课件

第七章 创 伤 创伤—概况 创伤是目前全球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在美国,创伤致残人数达110万人/年,死亡20万人/年,住院医疗费用高达100亿美元/年 我国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四位重要死因 死亡及伤残人群75%是青壮年 最主要的原因--交通伤 1990’年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致伤约1500万,致死约70万, 而在汽车发达的美国平均每天有115人死于交通事故 我国1960年的致伤18637人,致死5762人 2002年致伤56万,致死11万,相当于每天因交通事故致伤1534人,致死301人! 社会发展把创伤的救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第一节 概 述 概 论 创伤分类 – 依据致伤原因 锐器伤:刺伤、切割伤 钝器伤:挫伤、挤压伤 切线动力:擦伤 、切割伤(laceration) 火器伤: 子弹、弹片 冲击伤: 高压、高速气浪 创伤分类—按损伤类型分类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1.闭合伤(closed injury) 伤情并不一定很轻,其难点在于确定有无体腔脏器损伤。如腹部闭合伤,可能引起腹内空腔或实质性脏器损伤。闭合性胸部伤,可引起胸腔内器官损伤,如肺破裂、血胸、气胸。闭合性颅脑伤,可发生脑挫裂伤、颅内血肿。 创伤分类—按损伤类型分类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2.开放伤 有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甚至可引起深部器官损伤者,如擦伤、撕裂伤、切割伤、砍伤、刺伤、火器伤等。 开放伤有外出血,受伤时细菌侵人,感染机会增多。 创伤分类—按损伤类型分类 (二)按创伤有无伤口分类 2.开放伤 按有无穿透体腔分: (1)非穿透伤 : 投射物穿入体壁而未穿透体腔的损伤。 (2)穿透伤:投射物穿透体腔(颅腔、胸腔、腹腔、盆腔、脊髓腔、关节腔等)而造成的脏器和组织损伤。多为重伤。 创伤分类—按损伤程度分类 按伤情轻重和需要紧急救治先后分类 1. 轻伤 主要是局部软组织伤,暂时失去作业能力,无生命危险,或只需小手术者。生命体征平稳,一般为轻微的撕裂伤和扭伤。 2.重伤 主要是广泛软组织伤、四肢长骨骨折及一般的腹腔脏器伤等,但一般无生命危险,但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应在12h内处理。 3.危重伤 指危及生命或治愈后有严重残疾者,如严重颅脑损伤、严重休克,内脏伤。随时有生命危险者。 四、病理生理 1.致伤因素与临床特征 多发伤因创伤部位多,伤情严重,组织破坏广泛,生理扰乱大。尤其钝性伤往往比贯穿伤的伤情更严重而复杂。不同的致伤因素将引起不同的病理特征。 二、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1.致伤因素与临床特征 较局限的冲击:常致腹内空腔脏器伤,如小肠撞击在脊柱前所致的穿孔、断裂、肠系膜血管破裂等。 但有时致伤暴力作用的部位与方式不易判断,亦有在很轻微的创伤情况下,如平地跌倒、从自行车跌下等,当时未发现严重创伤,但随后却出现严重情况,如肝脾延迟性破裂,胸腔、颅内延迟性出血等。 急性炎症平时具有红、肿、热、痛、机能掩藏等变化,同随时常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反应。 致炎因子作用于机体后,一方面引发组织细胞的损坏,使局部组织细胞显现变性、坏死;另一方面,诱导机体抗病机能增加,以益于清除致炎因子,使受损组织得到修复,从而使机体的内环境以及内环境和外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均衡。 二、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由于多发伤失血,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壁压力感受器兴奋,通过中枢兴奋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加强,提高心排出量。外周小血管收缩,内脏、皮肤及四肢血流量减少,血管内外的体液转移来调节心血管的功能和补偿血容量的变化,以保证心脑能得到较好的血液灌注。 二、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低血容量又使肾血流量减少,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增加排钾,从而促进水份的重吸收;另外,下丘脑一垂体系统分泌大量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并使细胞外液量增加,升高血压。 二、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这些应激反应在短时间内对机体有利,但如失血量大,持续时间长,失血得不到及时纠正,上述保护性措施减弱和血管收缩延长,组织在低灌注状态下所形成的毒性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氨、血栓素、前列腺素等,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循环体液进一步丢失。 二、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由于缺氧,ATP减少, 钠泵衰竭,又使细胞内液增加,因此造成严重血容量丢失,外周循环灌注低下,使血流动力学受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