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清热药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 药 学;第 九 章;清 热 药; 含义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性能功效   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适应范围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病证。; 分类   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 1.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 2.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 ;3.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 4.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 5.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配伍方法   1.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虚实,实热证有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的用药不同;虚热证用药又有清热凉血、养阴透热及滋阴清热凉血除蒸之别。    2.要注意有无兼证,如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然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用,以期表里双解;若里热积滞者,则应配泻下药。   ; 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2.热证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故阴虚患者亦当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 ;第一节; 含义: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 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 适应范围:  1.主治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或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2.本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配伍方法   体虚而有里热证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可配伍补虚药同用。;源于《本经》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分布极广,几乎全国各省区皆有蕴藏,主产于湖北、甘肃及四川,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挖。研细生用或煅用。 【处方用名】 石膏、生石膏、煅石膏、熟石膏。;石 膏;煅石膏;石膏★★★;石膏★★★;石膏★★★;石膏★★★;石膏★★★;石膏★★★;石膏 ★★★;知 母 ★★★;知 母 ★★★;知 母 ★★★;毛知母;知母肉;知 母 ★★★;知 母 ★★★;知 母 ★★★;知 母 ★★★;知 母 ★★★;知 母 ★★★;知母 ★★★;芦 根 ★★;芦 根 ★★;芦 根 ★★;芦 根 ★★;芦 根 ★★;芦 根 ★★;天 花 粉 ★★;栝楼(雄花);栝楼(雌花);天花粉药材;天 花 粉 ★★;天 花 粉 ★★;天 花 粉 ★★;天 花 粉 ★★;天 花 粉 ★★;竹 叶 ★;淡竹叶 ★ ;淡竹叶 ★;淡竹叶 ★;淡竹叶 ★;淡竹叶 ★;鸭 跖 草 ;源于《本经》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疮 鼻,白癞赤癞疮疡。”   《药类法象》:“治心烦懊 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本草衍义补遗》:“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成熟果实。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秋冬采收。生用、炒焦或炒炭用。本品又名山栀子、山栀、黑山栀。 【处方用名】 栀子、山栀、山栀子、山栀皮、山栀仁、炒山栀、焦山栀、黑山栀。;栀 子 ★★★;栀 子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1.热病心烦。本品苦寒清降,清泻三焦火邪,有清心除烦之效,为治热病心烦、燥扰不宁之要药 。如黄连解毒汤。 2.湿热黄疸。本品能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疸,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 3.血淋涩痛。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疗血淋涩痛或热淋证。;;【药性说明】   栀子苦寒清降,通利下行,善导心肺三焦之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良好的清热除烦,解毒除湿之功,适于热病心烦、血分热毒、下焦湿热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里热。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则入血分而止血。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本品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熊果酸等。 栀子煎剂及醇提取液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能降低血中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镇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