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社会思想的现实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国,安家,平天下。”自古就是仁人志士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无数的时代英雄在苦苦追寻着治世方法,在距离当今两千多年前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道”和“无为”为核心,所阐述的一些方法与十七大中的主题思想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对于解决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道家中的和谐 如今,我国社会矛盾丛生,生产资料分配方式不够完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腐败问题日益加重……面对这一系列的现状,党毅然决然的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放在了十七大的主题当中。然而,在几千年前的道家就对和谐作出了理论阐述。 作为道家代表的老子认为,人类应当在与万物和谐一体并生的存在前提下展开自身的实践,从对立走向和谐共生的相处。 首先,在老子的思想里,道既是宇宙本源和谐的原初物质,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又是能生万物,包容一切,统摄一切的“一”即根本总规律,“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第三十九章)而且还是周行于万物中的那种一体统一并生而又对立相促动的关系总和,即“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谓之“道”,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用看似平淡的自然描绘了一幅统一和谐的宇宙图景。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在道的这种关系总体中,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不知常, 妄作凶。”(第十六章) ,又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这里有多层深刻的意思:第一,指道的运动具有向对立面转化和万变不离其宗的复归特性,即“反者,道之动”,又“各归其根”。道就是这样的变化,事物的运动从起点开始,逐渐离开,越离越远,到了一定限度又反回来,回到出发点,由此构成一个环形结构。它包括两个基本的要素:向反的离开过程和复返回自身的过程,老子用一个“反”字表达了多重含义:第一,“ 反”是反与复的统一,二者构成了运动的有序和谐;第二,事物这“反““复”运动都是有根据的,有规律的,老子常用“归根”、“复命”、“常”这些语汇,指的都是道的和谐循环的规律特性。而这些“根”“命”是事物得以存在的稳定性本质,是相对不变的,是“静”的,安定的,而事物正是在这种安定和谐的一体中与它物共生;第三,事物之所以能稳定发展是由于其内部既对立促动而又一体统一和谐并生的关系,在这里,和谐一体是前提条件,它构成了“万物并作”的存在前提。正因为有“和”才能“常”,所以说“知和曰常”。正因此,老子针对和谐给予了充分的理论论证,这对我们解决当前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都存在着矛盾的对立,日趋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的一大难题。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就业增压,竞争失常等现象都在暗示着我们如果不及时解决“和谐”问题,我们即将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人用机械能和核能取代了人力和兽力,又用计算机代替了人脑,工业上的进步使我们更为坚信,生产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消费是无止境的,技术可以使我们无所不能,科学可以使我们无所不知。于是我们都成了神,成了能够创造第二个世界的人。为了新的创造我们只需要把自然界当做建筑材料的来源”(1)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2)现实的自然界是人通过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无机身体”,即必须从人类历史与自然史相统一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老子思想给当代人类生存的深刻启示:人类的生存是与自然一体的相互联系的共在,人与人之间是和合共生的存在,社会从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竞争走向整体共生、和谐共存,这才是根本的发展之道和基本的伦理态度。 二“以人为本,勤俭治国,共容发展” ――与老子的德“三宝” 老子曾经提出了德之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六十七章) 第一保慈心爱民,与民生息,以达社会关系的和谐。真正的大勇是慈心爱民唤起的民众的认同,使民归化的凝聚力。因而主张有慈心,保有慈爱之心就是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 老子站在无为的立场上,要求同志者少扰民重修养,对今天不无启迪。 当前,国家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逐步取消农业税,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都体现了老子关于“慈”的阐述。 第二,崇尚节俭,以求物资关系上的和谐。劳资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