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培训课件(发展)内容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黄山会议 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二)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 独立性日益增长 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评价他人 评价自己; 一分为二 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身体自我→活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稳定性逐步提高 具体→抽象;外→内 二、亲子关系的发展 交往时间明显减少。 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三阶段模式: 父母控制(6岁以前)。 共同控制(6―12岁)。 儿童控制(12岁以上)。 三、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受欢迎的儿童 不受欢迎的儿童 受忽视的儿童 (二)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 依从性集合关系期(一年级):依从教师 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二三四年级):团伙 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五六年级):依从伙伴 五、六年级是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 四、友谊的发展 (一)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 单向帮助关系:(6―9岁) 双向帮助关系:(9―12岁) 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12岁以后) (二)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相互接近 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 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四、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 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 (一)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 8个月之前,主体我认知尚未发生; 9―12个月,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 12―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发展,这时婴儿已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二)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 15―18个月,开始能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表现为可利用外表特征来认识自己; 18―24个月,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认知,这一时期婴儿有了用语言标定自我的能力,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第四单元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一、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二、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 依恋的培养——衡量母亲的教养行为的三个方面: 反应性:对儿童发出的信号积极应答 情绪性:对孩子笑、说、爱抚 社会性刺激: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 对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 四、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 1.年龄范围:3~6岁 2.游戏:游戏理论6;游戏发展(游戏特点和社会性发展);游戏意义 3.幼儿其是儿童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性时期。关键期 非常重要 极其重要的内容 口语发展的标志 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要点: 4.记忆发展的标志:短时记忆(1)和长时记忆(3) 5.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 表象 符号 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6.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2)、道德行为(2)、性别角色社会化 同伴关系 第一反抗期 7.心理卫生:4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岁 ) 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 一、关于游戏的理论 精力过剩论 精神分析论: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练习论:对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 重演论: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娱乐论:获得愉快,以解除紧张、恢复健康。 认知论: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活动中,如幼儿前运算阶段的特点反映在象征性游戏中。 二、儿童游戏的发展 (一)儿童游戏的特点 1.婴儿的游戏特点 1岁以内的婴儿游戏是成人-婴儿游戏; 2岁婴儿的游戏是实物游戏; 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多。 2.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象征性游戏的特征如下: (1)要有现实的替代物,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某种相似性。 (2)活动和操作与人们的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 (3)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 (4)具有想像的特点。 (5)具有概括性质,在游戏中体现某一类活动的一般行为。 3.童年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 :规则游戏 (二)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1.独自游戏:婴儿期。 2.平行游戏:幼儿初期。 3.联合游戏:没有角色之分。幼儿中期和末期。 4.合作游戏:有组织,有一定目的,彼此协调合作。 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

文档评论(0)

youngyu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