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通论—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ppt
* * * * * * * *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四、利用古音知识判定上古音同音近字 1、古音相同 一般说来,所谓古音相同是指两个字的声母和韵部都相同,即具有“同纽双声”和“叠韵”的关系。 纽:在传统的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声”,又叫“纽”,或者合起来叫“声纽”。“纽”就是枢纽的意思,古人认为声母在一个字里头是关键,是中心,是声音之枢纽。 2、古音相近 从声、韵的角度看,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声母相同,韵部相近;韵部相同,声母相近;声母、韵部都相近。 (1)声母相近 亦称“旁纽双声”,指的是发音部位相同的同类声母彼此相近。请参考课本544页。 * 四、利用古音知识判定上古音同音近字 另外,有些不同类的声母在上古也往往相近、相通,如喉音和牙音就属于这种情况。如“影”的声符是“景”,属牙音见母;“匣”的声符“甲”也是牙音见母字。又如“见”字有两读,一作“见”,属牙音见母;一作“现”,属喉音匣母。 (2)韵部相近 韵部相近主要指两个字所属的韵部具有“阴阳对转”或者“旁转”、“旁对转”的关系。 阴阳对转:“溝、購、構、媾、觏”等字属侯部,“講、耩”等字属东部。 阴入对转:“是、提、题、缇、醍”等属支部,“寔、湜”等属锡部,又是阴入对转。 旁转:分,文部(帮母);半,元部(帮母)。文元旁转。 幺,宵部(影母);幼,幽部(影母)。宵幽旁转。 五、了解上古音常识对于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性 1、准确理解叠韵双声的连绵词 “犹豫”为双声连绵字,以声取义,本无定字,故亦作“犹与”、“由与”、“尤与”、“犹夷”等。旧说以“犹”、“豫”为二兽名,性皆多疑,非是。参阅清黄生《义府·犹豫》。(《汉语大词典》,5/95)另见《郭在贻文集·一·534页》) * 2、准确理解同义、近义词 古代汉语的同义词、近义词之间,也往往存在音同音近的联系。 课本546页的例证。再举一些例证。 “逗留”,叠韵。逗,定母侯部。留,来母侯部。 “背”“负”:“背”,并母职部, “负”,帮母之部, ,阴入对转。 “焚”“燔”:“焚”并母文部,“燔”并母元部,双声、旁转。 “柔”“弱”:“柔”,日母幽部,“弱”日母药部,双声、旁对转。 * 3、辨析通假 辨析通假的重要性 王念孙:“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而义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鞫为病矣。”(见王引之《经义述闻》) * 《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寤,通“牾”,牾训逆。 唐秦韬玉《贫女》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俭”,通“险”。 古音通假的原则:课本550页。 古音通假举例 《荀子·劝学》:“强自取祝,柔自取束。” 杨倞注:“凡物强则以为柱而任劳,柔则见束而约急,皆其自取也。”王引之《读书杂志》十《荀子第一》:“柱与束相对成文,则柱非屋柱之柱也。柱当读为祝,《哀十四年公羊传》‘天祝予’,《十三年谷梁传》‘祝发文身’,何、范注并曰:‘祝,断也。’此言物强则自取断折,所谓太刚则折也。《大戴礼》作强自取折,是其明证矣。” * 4、探求词语的语源及同源关系 芣苡 车前草,古人以为它的子实可以治妇女不孕。 语源:胚胎 芣,并母之部;胚,滂母之部;苡,余母之部;胎,透母之部。 岿巍嵬,均为疑母微部;峨,疑母歌部。 这四个词,都有“高大”的意思,声母相同,韵部相同或相近。 * 5、对语法研究也有帮助 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卬”、“台”。 如果从语音上去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字实际上可能就是一个词的历史的或地理的不同读音或写法。从上古音来看,“我”疑母歌部、“吾”疑母鱼部、“卬”疑母阳部、“余”余母鱼部、“予”余母鱼部、“朕”定母侵部、“台”透母之部。声母相同或相近,韵部相同或相近。 即使现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我”在各地的方音就有种种不同的读法,有的还有不同的写法,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大都是“我”的一声之转。 * * 六、联绵词 上古汉语的很多双音词的两个音节有双声叠韵的关系,这些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来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用“貌”字来解释。(如:徘徊,回旋飞翔之貌) 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