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泌尿系统疾病8.ppt

  1.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泌尿系统疾病8.ppt

* 病变呈不规则灶状分布,肾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纤维组织增生。 部分区肾小管萎缩、进而坏死、消失;部分区肾小管扩张,官腔内充满红染的胶杨管型,形似甲状腺滤泡,又称甲状腺样变。 肾盂肾盏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出现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细动脉和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而硬化 肾小球囊周围纤维化,晚期部分肾小球发生玻变和纤维化 急性发作时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肿 病理改变 * 2、光镜:(1)肾盂粘膜、肾间质慢性化脓性炎症; * (2)肾小管萎缩、坏死有管型。 (3) 肾球囊周围纤维化,最终肾小球硬化;(4) 小动脉玻变及硬化。 * 3、临床病理联系: ①常急性发作; ②肾小管功能受损 多尿、夜尿,电解质紊乱 ③X线肾盂静脉造影 肾盂肾盏变形,肾脏体积缩小; ④肾性高血压; ⑤晚期出现肾衰。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肾小球由中央的血管球和位于周围的肾小囊构成。肾小囊是肾小管盲端凹陷而成的双层囊,间的狭腔称为肾小囊腔。肾小囊的外层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在肾小球尿极处,与近端肾上管上皮相连。在血管极处,外层细胞反折延续成肾小囊内层,紧包在成簇在毛细血管袢的外面。 一条入球小动脉由血管极处进入肾小球后反复分支形成互相吻合的毛细血管袢,最后又在血管极汇成一条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分为三层:中间为基底膜,内侧衬以内皮细胞,外侧衬以上皮细胞(肾小囊内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袢之间有支持毛细血管的系膜。系膜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 * 1特化的平滑肌细胞 2、吞噬和降解沉积在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以维持基膜通透性。 3、产生基质---系膜增生型多见 4、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 * 正常肾小球 * 中性粒细胞渗出 * 玻璃样变和硬化 * 临床表现 * 据认为基底膜损伤导致的纤维素渗出是刺激新月体形成 的主要因素 * 光镜: 1.肾单位: 坏 好 肾小球 纤维球、玻璃球 代偿性肥大 肾小管 萎缩 扩张,管型 2. 间质纤维增生和炎细胞浸润 * sclerosis * * Masson staining:sclerosis * Compensatory hypertrophy 代偿性肥大 * Tubules are often dilated and filled with pink casts * 预后差,死于尿毒症、心力衰竭、脑 溢血或继发感染。 临床 :慢性肾炎综合征: 大量肾单位消失 ①多尿、夜尿和低比重尿, 有时伴蛋白尿和血尿; 肾严重缺血 肾素升高 ②肾性高血压;③贫血; ④氮质血症、尿毒症伴全身中毒症状。 * We can see three kidneys in this picture, Why? * 透析4年患者的肾脏 * * 膜性肾小球病(膜性肾病) 大 体 : 大白肾 光镜 : 基底膜增厚 病变特点(电镜): 基底膜弥漫均匀性增厚 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 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症 *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 大体: 大黄肾 光镜 :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大量脂质沉积和玻璃样小滴。 病变特点(电镜): 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或消失 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症 *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变特点: 肾小球硬化,呈局灶性和节段性分布 IgA肾病 全球最常见的肾炎类型 IgA增多,并在系膜区沉积 * 慢性肾小球肾炎 是所有肾炎的晚期表现 大体: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光镜: 1.肾单位: 坏 好 肾小球纤维球、玻璃球 代偿性肥大 所属肾小管萎缩 扩张,管型 2. 间质纤维增生和炎细胞浸润 * *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1、概述: 肾盂、肾小管和肾间质的炎症性疾病; 女性多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主要表现:发热,腰部疼痛,血尿,脓尿及膀胱刺激症; * 2. 病因:细菌感染:大肠杆菌 60%~70% 急性:多由一种细菌单独感染 慢性:多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3.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少见,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 上行性感染:多见,以大肠肝菌感染为主。 * ???????????????? ????????????????????????????????????????????????????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