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ppt

课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ppt

韧 带 项韧带 作用:控制颈部过度前屈及头的左、右旋转。 损伤:长期低头工作,过度 牵拉,造成积累性劳损 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关节囊韧带、横突间韧带等 2.颈丛皮支: 臂丛分支 肩胛背神经 菱形肌 肩胛上神经 冈上下肌 胸长神经 前锯肌 3.臂丛的组成:C5-T1神经根前支构成 名称 来源 行径路线 管辖部位 腋神经 C5-C6 ?自臂丛发出,绕肱骨外科颈的后方至三角肌深面。 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分布于肩关节周围的皮肤。 肌皮神经 C5-C7 由臂丛发出后向外下,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降 肌支支配肱二头肌、肱肌等,皮支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正中神经 C5-T1 自臂丛发出,沿肱二头肌内侧下降至肘窝,向下行于前臂前群浅、深层肌之间,经腕入手掌 。 支配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指背面的皮肤。 桡神经 C5-T1 自臂丛发出,沿桡神经沟绕桡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经前臂背侧深、浅肌群之间下行。       肌支支配上臂、前臂的伸肌和肱桡肌;皮支支配手背桡侧两个半指及其相应的手背皮肤。 尺神经 C7-T1 自臂丛发出,经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进入前臂,沿尺动脉的内侧下降达腕部。 皮支支配手掌尺侧一个半指及其皮肤,在手背分布于尺侧两个半指及其皮肤。 臂丛神经的五大分支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2)椎动脉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按其行程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横突孔前段 第二段:横突孔段 第三段:枕下三角段第四段:颅内段 临床意义:颈椎骨质增生,头部过分旋转、枕下肌痉挛都可压迫椎动脉,造成脑供血足,形成所谓的椎动脉型颈椎病。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以颈部症状并伴有臂丛神经根压迫现象为主。常表现为颈项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病患上肢沉重无力,颈项部神经窜痛,伴有针刺感或过电样麻痛,握力下降。同时可伴有与臂丛神经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以前根受压为主,肌力改变明显;后根受压为主者,则感觉障碍症状较重。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两者常同时出现,但感觉神经更敏感,因而更早表现出症状。 辅助检查:颈肩部有压痛点,颈部和患肢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及压颈试验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有较明确的定位体征。X 、CT、MRI、肌电图等可近一步明确诊断。 诊断要点:具有较典型的根型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臂丛牵拉试验及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疾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颈背部筋膜炎)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四、针刀治疗 针刀医学关于颈椎病病理框架的新理论--网眼理论 从点-线-面认识颈椎病 点:颈部软组织的损伤劳损点—弓弦结合部,弦的行径路线上的应力集中点 线:不同损伤点,不同层次,不同组织之间的联系—弦的行径路线 面:由点,线构成颈椎病的病理构架—以弓弦力学系统为解剖基础的结构 它是一个立体网络状的力学解剖构架 颈椎力平衡失调,引起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体垂直位、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发生单一或者复合移位,引起椎间孔变形 项韧带损伤导致棘间韧带,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多裂肌等急慢性颈部软组织损伤 出现上肢麻木,疼痛,颈部功能障碍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损伤软组织之间出现粘连、疤痕、挛缩、堵塞,前、中斜角肌间隙变窄,导致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 压迫臂丛神经 颈椎X片有异常表现 颈椎X片无异常表现 3. 针刀对CSR发病机理的探讨 3.1针刀医学对CSR的认识 针刀医学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认为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颈部的动态平衡和力平衡失调。 依据颈部的解剖结构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针对性 的设计了针刀整体松解术式,其治疗共分三次,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次行颈部“T”形针刀松解术 (1)体位 患者俯卧低头位。 (2)体表定位(图1) ①横线为5个点,中点为枕外粗隆,在上项线上向两侧旁开2.5cm为2个点,再向外旁开2.5cm为2个点。这5点为项韧带、胸锁乳突肌、头最长肌、头半棘肌的止点及斜方肌的起点。 ②竖线为5个点,分别为C3~7棘突顶点。这5个点为项韧带、头夹肌、斜方肌及颈夹肌等软组织的起点。 图1 针刀松解术定位图 (4)针刀操作 选用Ⅰ型四号直型针刀 ①横线第1支针刀在枕外隆突处定点,刀口线方向同人体纵轴平行,刀体与脚侧呈45o,垂直于枕骨刺入,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直达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o,铲剥3-4刀,再将针刀提至皮下组织层面,向两侧分别倾斜45°角,松解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