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当阳二高 李会芳 学习目标: 1、了解悼词结构的特殊性,体会演讲辞结构的严谨性; 2、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悟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3、品味本文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悼词结构的特点 2、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诵读法,多媒体辅助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展示马思克墓的照片。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悼词包括哪些内容。 生答师总结:哀、功、德 3、展示学习目标: (1)品语言,述其“哀”; (2)理思路,概括“功”; (3)明主旨,感受“德”。 下面请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站立讨论三分钟,师巡回点拨。 二、文本探究 (一)品语言,述其哀 1、朗读第1段,这一段没有直接表明哀痛悲伤的字眼,但是我们却分明感受到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哀伤,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 师范读,生再读,再请同学代表小组展示,学生展示后同学们补充质疑。 师点评明确: 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深。 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而见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无与伦比的地位。 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可见悲痛之深。用了“讳饰”的手法。 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可以说本段的每一个词语都饱含了恩格斯对痛失战友的悲痛之情,尤其是讳饰手法的使用,面对朋友的离去,恩格斯不忍说,但又不能不说,于是他用“停止思想”、“睡着了”、“永远睡着了”代替。朴素的语言,深沉的情感,真可谓语淡情深,请生将第1段再读一遍。 (二)理思路,概括“功” 2、凭着对战友的深刻了解,恩格斯高层建瓴地总结了马克思奉献的一生,接下来,在2-7段恩格斯列举了马克思的哪些伟大贡献? 请下一小组展示 生展示,补充、质疑、对抗 师点评明确:马克思的伟大贡献:(1)科学理论:①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②发展剩余价值规律;③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2)革命实践:①创刊办报;②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3、同学们概括得又快又准,是因为演讲者恩格斯在这篇演讲辞中及时地树立有声语言标志,时时提醒我们注意马克思一项又一项的贡献,同学们,你能找到这些提醒思路的标志性语言吗?请下一组展示。 生展示,补充,质疑,对抗 师点评明确:树立有声语言标志,第3段:马克思发现了……第4段,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第5段该是很够了,但是……而且……第6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体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语段和句子,体味其内在逻辑性。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体部分,不仅有总有分,而且,从理论到实践,从科学家的马克思到革命家的马克思,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三)明主旨,感受“德” 4、回顾战友的丰功伟绩,恩格斯不由想起这些年马克思经历的风风雨雨,在悼词的结尾部分,恩格斯歌颂了马克思什么样的品格?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请下一组展示。 生展示,补充,质疑,对抗 师点评,明确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比喻,表现了马克思“无畏”的革命精神;“他可能有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对比,说明马克思一生都不是为自己活着,他是无私的,光明磊落的。 师组织学生再朗读。 5、一代伟人去了,在这篇悼词的结尾,恩格斯将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请学生齐读这句话,并思考恩格斯在“永垂不朽”前为什么要加一个“将”字?请下一组展示。 学生展示,补充,质疑,对抗 师点评,明确:当时的社会对马克思的理论还没有认可,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 三、拓展延伸 6、掩卷深思,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离我们很遥远?他与我们中国的革命实践有怎样的联系? 师明确:我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新中国;第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的象征,更是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的一个个里程碑!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马克思、恩格斯还活在今天,亲眼看见自己所创立的科学理论被中国人民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而蓬勃发展,那该多好!让我们一齐满怀深情的将全文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 7、走进马克思的心灵就是对马克思最好的悼念!在我们的心中,马克思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

文档评论(0)

y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