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魏晋南北朝文学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鲁迅在其著名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又说:“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曹丕还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第二,文学集团的活跃. “竹林七贤”, “二十四友”,“三曹”“七子” 第三,追求美的创造。文学不再被看作是政教的工具,而注重表现作者个人心灵的感受与向往 第四,文学与哲理的结合。 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初具规模。习惯上把这一时期的小说分成“志怪”和“志人”二类。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在五言诗创作方面最有成就的七个人,即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玕(gān)、阮瑀(yǔ)、应瑒(yáng) 、刘桢)。 曹操·短歌行 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背景 ??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课文分析 本诗主旨: 慨叹岁月流逝,功业未就,渴望贤才来归,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基调健康,情绪昂扬 扬州刺史刘馥因说:“乌鹊南飞”诸句为不祥语而被杀 比喻生动形象 用典贴切自然 用语得质朴自然,悲惊慷慨 曹操诗歌集锦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陶渊明《饮酒》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世号靖节先生、五柳先生。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四十一岁,再次出为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时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 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的思想 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他常常把儒家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理想世界来歌颂。 陶渊明一生三大嗜好: 读书;饮酒;写文章. 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他人生两大支柱. 《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

文档评论(0)

霞霞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