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6卷 第24期 人 民 长 江 Vol.46,No.24
2015年 12月 Yangtze River Dec., 2015
文章编号:1001-4179(2015)24-0078-04
基于等强度设计的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研究
1 1 2
宁 逢 伟 ,陈 波 ,简 耀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9; 2.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730050)
摘要:为避免强度不同对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评价结果带来的影响,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等强度设
计方法。以掺合料分别为40%粉煤灰、5%硅灰与 35%粉煤灰复掺的两组50MPa配制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
为例,进行了配合比的等强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等强度混凝土的抗裂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胶
凝材料影响系数来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等强度设计是可行的;掺5%硅灰的胶凝材料影响系数取值为
1.04是合适的;等强度条件下,不同混凝土的抗裂性存在明显差异,与 40%粉煤灰混凝土相比,5%硅灰与
35%粉煤灰复掺等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干缩值增大,极限拉伸值降低,开裂敏感性增加。
关 键 词:高性能混凝土;等强度设计;胶凝材料影响系数;抗裂性
中图法分类号:TV43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5.24.019
应用掺合料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已逐渐被
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等强度设计
人们所接受。但当前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方案比选
时,多采用固定水胶比考察不同的掺合料品种、用量, 若要实现等强度下的抗裂性研究,先要建立相对
或者固定水胶比和掺合料用量对比不同的掺合料品 成熟的等强度设计方法。等强度设计应以鲍罗比公式
种,亦或者固定掺合料品种及其用量研究不同的水胶 为前提,并能够合理表达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
比。在上述抗裂性对比试验中,受掺合料特有的火山 使用掺合料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设计主要经历了两个
灰活性影响,即使同水胶比条件下也不是基于等强度 阶段:第一阶段,将水泥和掺合料看成两个独立的胶凝
开展的[1],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工程的实际指导 材料主体,掺合料的作用多以对水泥的取代程度来表
作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是最先经 示;第二阶段,将水泥和掺合料看作统一的复合胶凝材
过结构工程师计算确定的,包括抗裂性在内的混凝土 料体系,共同发挥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胶凝作用。现
[2]
耐久性指标必须在此固定强度的基础上开展 ,并且 以粉煤灰混凝土为例,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强度对抗裂性的影响较为显著[3-5],可见,基于 进行介绍。
等强度设计开展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研究确有必 1967年,英国学者 Smith率先提出了具有代表性
要。三峡大坝工程中就曾采用提高粉煤灰用量同时降 [7]
的粉煤灰胶凝因子概念,建立了等效水灰比公式 。
[6]
低水胶比的方案(以等强度为前提)改善了抗裂性 。 w w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院评监及教学医院评监作业程序-tmatw.DOC
- 十二五广东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研究-广东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PDF
- 医院信息分类及编码设计.DOC
- 十三五城供水设施规划-宝鸡住房和城建设局.DOC
- 十三陵电站往事.PDF
- 十八标段中标供应商参数.PDF
- 十大伤车恶习1不习惯於勤换挡不少手排车型的驾驶员或是图事或.DOC
- 十年回顾与展望-工程地质学报.PDF
- 十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教学1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DOC
- 十外墙面抹灰施工-火天信工程网.DOC
- 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及其在广角犗犅-地球物理学报.PDF
- 基于稳定不变零点奇异系统的降阶H滤波器设计-厦门大学学报自然.PDF
- 基于稀疏先验的图像分辨率增强方法研究-WIMS.PPT
- 基于约束三维重力反演的南极大陆地壳密度结构研究-地球物理学报.PDF
- 基于粗糙集的生产环境数据挖掘系统方法-江西理工大学学报.PDF
- 基于粗糙集数据挖掘技术的发电机竞标能力评价-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PDF
- 基于组态软件的加热炉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系统-自动化仪表.PDF
-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固定与比例抽成技术许可-NSFC.PDF
- 基于维里系数的实际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近似计算-NSFC.PDF
- 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的等值与连接-考试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