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VIP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 I PAGE PAGE VI 摘 要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黄河流域多 沙粗沙区,剧烈的土壤侵蚀导致该地区植被稀少,环境恶化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还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发生洪水灾害等问题,因此,建立适用于该地区的土壤 侵蚀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流域的侵蚀产沙状况,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预测、治理提供 科学依据,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国家治 理黄河的迫切需要。 岔巴沟流域地处黄河多沙粗沙区,降水和地貌特征在该地区内极其具有代表性,因 而研究该地区不同侵蚀产沙模型的适用性,对多沙粗沙地区的侵蚀产沙研究和生产实践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选取不同类型机理的侵蚀模型(流域尺度的经验模型和分布式 机理模型),借助 GIS 和遥感技术,比较不同模型的流域适用性以及不同地貌单元的模 型适用性,一方面研究分析出流域产沙贡献较高的地貌单元,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 防护和治理,另一方面扩展模型的适用范围,便于进行模型移植。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如下: (1)在研究岔巴沟土壤侵蚀模型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优缺 点及适用性,选取两种精度高,但是机理尺度不同的侵蚀模型,分析研究两种模型机理, 完善模型系统。 (2)在黄土高原土壤流失数学模型系统下,分别采用两种模型计算了岔巴沟流域的 侵蚀产沙量,结果表明,两种模型都具有很高的模拟精度,年经验模型精度更高,更适 合流域年产沙的计算分析。 (3)利用 ArcGIS 软件,分析出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侵蚀产沙贡献,其中疏 林地和中度覆盖草地对流域侵蚀产沙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坡耕地侵蚀产沙贡献比较 大,该利用类型下泥沙流失严重,两种模型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沙量的模型方面都具 有很高的精度,可以用来进行产沙计算。 (4)基于 DEM 数据利用 ArcGIS 提取出粱岇坡、沟坡和沟槽三种侵蚀单元,其中, 沟坡坡度在 25o~45o 之间,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其侵蚀产沙贡献最大,对比两种模型,次 降水机理模型适合进行沟坡单元的侵蚀产沙计算,在沟槽和梁岇坡单元,两种模型都具 有很高的精度,都可以用来进行该单元的产沙模拟计算。 (5)岔巴沟流域在暴雨最集中 7、8、9 三个月,产沙量为其它月份总产沙量的 4 倍左右,研究暴雨强度下模型的适用性对土壤侵蚀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次降水机理模型比年经验模型精度更高,更适合进行暴雨强度下侵蚀产沙的模拟计 算。 本研究对比了两种不同的模型,研究得出岔巴沟流域在不同尺度上最适合进行产沙 模拟的土壤侵蚀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两种模型的适用范围,并通过研究分析不同 侵蚀单元的侵蚀产沙贡献,对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和帮助,在其他流域类似地貌的侵蚀产沙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岔巴沟流域,年经验模型,分布式次降水模型,土壤流失数学模型系统,适用 性 III III PAGE PAGE IV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Loess Plateau is one of the worst areas suffering soil erosion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sandy area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Long-time soil erosion has caused exiguous vegetations, worsening environment and weak co-logical environment. Abundant soil erosion has easily led to sediment deposition of stream channels in the lower area and raised many problems like floods. Therefore, the highpoint of scholars’ research subjects from home and abroad is building a model of soil erosion applicable to this area and using such a model to simulate erosion and sediment, make a forecast about the soil eros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and to make improvement on regiona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