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提纲及测试题.docVIP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提纲及测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一章知识要点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6、 味道 酸 甜 苦 咸 敏感区域 舌侧(中) 舌尖 舌根 舌侧(前) 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1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 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13、耳的结构:P10 图1-18 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 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 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28、发生光的色散时,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 29、白光是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0、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 31、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均被吸收。 32、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3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垂直射入时,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35、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6、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37、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 ●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 38、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特点 像与透镜的距离v 应用 倒立或正立 缩小或放大 虚或实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倒立 放大 实 幻灯机 倒立 等大 实 测焦距f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39、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40、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41、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 42、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