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 药 药 理 学;; 目 录总论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第三章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第五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第六章 中药复方药理第七章 中药新药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各论第一章 解表药第二章 清热药第三章 泻下药第四章 祛风湿药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第七章 温里药第八章 理气药第九章 消食药第十章 活血化瘀药第十一章 止血药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第十三章 安神药;第十四章 平肝息风药第十五章 开窍药第十六章 补虚药第十七章 收涩药第十八章 祛虫药第十九章 外用药及其他;总 论;第一章 绪 论;二. 学科任务;??药药理学与中药学、药理学的关系;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第二章 中药药效学;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2.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动物实验:;临床:;3. 内分泌系统功能;4. 基础代谢;寒证、阳虚;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味药;化学成份: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
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
含有大量的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
固,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
泻、止血。;甘味药 ; 化学成份:生物碱、苷类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泻下、止血;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3. 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第四章 中药毒理学;1. 急性毒性反应;“毒”(偏性) 广义、狭义 不良反应;3. 过敏反应;一、与中药“毒”有关的些因素;二、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 ;三、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原因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中药的药性理论是如何得出的?;第五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品种繁多,容易混淆。
正品大黄:
泻下作用的ED50 为326-1072mg/kg
混杂品种:
泻下作用的ED50为3579-5000mg/kg;二、产地;三、采收季节;四、贮存条件;五、炮制;配伍和禁忌;第二节 机体因素;第六章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思路;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建立不同证的动物模型是证药结合研究的前提。 ;中药分类对比研究;中医的痰
狭义:有形之痰即呼吸道分泌的痰液
广义:无形之痰即水湿停聚于体内的各种病证
心-------- 心悸、神昏、癫狂、失眠
四肢------麻木、疼痛
咽喉------梗噎
; ;3.观察指标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现性好;(三)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长期毒性实验;各 论;; 据临床证侯性质将表证分为:
表 表寒虚证:发热、恶风、自汗、脉浮等寒象轻
寒
证 表寒实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
脉浮等寒象较明显者
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咽痛、舌红、脉
浮数等热象较明显者;第一节 概述; 根据其药性和功效不同可分为:;
;二. 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 解热作用;3.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5. 抗炎作用;桂枝;第二节 常用药物;[药理作用]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口服或注射均有效;
作用强;起效快,维持长。;(2)平喘;(3)利尿;(5)抗病原微生物;2. 其他药理作用;[现代应用]
感冒 麻黄汤、大青龙汤
支气管哮喘 麻黄碱
低血压状态 麻黄碱
鼻塞 0.5-1%麻黄碱滴鼻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