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略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的教学.ppt

不可忽略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的教学.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鬼谷子——权谋之道   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一的原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  10、大学——修身之道   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发展之道;致知就是获取知识,诚意就是赤诚、真诚、忠诚之心对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修为高深的人,因此,修身的过程,就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真诚地对待一切的过程,就是严个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过程。 11、易经——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谓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你若遵从了——便能遗世独立,飘飘欲仙:返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想那轮回之苦,却非人力所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仔细想想,可也不就是这样的么?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  12、禅宗——死生之道   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 ㈡怎样教 1.进行现代审视。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与鉴赏”第8条作出的要求。具体地讲就是“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 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思想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又反过来作用于人。先进的思想文化对人的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落后的文化对人的发展产生负面的作用。人情世故既具有人生经验的意思,也有世故圆滑的含义,对于人也具有正面或负面的作用。 课文中的文言文,由于时间的沉淀,由于编写者的有意筛选,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人情世故以正面为主,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也难免有负面的因素。 我们在教学时,要有专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对文言中涉及的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进行现代审视。 2.服务阅读理解。我们要将理解思想文化与人情故作为理解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应将之与对课文的理解割裂开来。我们要通过指导学生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加深对文体的理解,并使对文本的理解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文言基础的学习,学生一般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上网查看相应内容能够自行解决。 对于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的理解,则更多地依赖老师。 文言学习,一般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加上对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的理解,就会大大增加上课的趣味性。 3.指导学以致用。我们要指导学生在广泛吸取古人的思想文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这正如鲁巴金所说的那样:“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我们也要指导学生将古人为人处世的经验,转化为自己为人做事的能力。 教学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的内容,要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来确定,比如教学《种树郭种树郭橐驼传》,我们要侧重教学其中表现的道家思想;教学《鸿门宴》要侧重理解其中表现的人情世故;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可以将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的内容并重。为了具体阐明教什么与怎样教的问题,笔者试以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加以说明: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首先应将学习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的内容确定为教学目标之一,即学习烛之武国事为重的思想、学习郑伯勇于认错的品格,学习晋文公感恩图报的思想以及大局观;学习烛之武善于洞察人性、晋文公善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其次要将学习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的教学目标落实于教学程序中: 1.落实于自读环节。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对涉及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的内容加以批注。 2.落实于探究环节。在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意、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蕴含在文本中的思想文化与人情世故,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作者在文中写秦晋攻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无礼”表现为郑伯的不会做人,即对落难的晋公子重耳不能善待;“贰于楚”表现郑伯的不善于做事,即不善于在两大国之间求得平衡。也表现了郑国与秦并没有仇怨,这是烛之武最终能说动秦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郑伯接受佚之狐的建议,去请烛之武出面化解危机时,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