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体动物中trans-AT聚酮合成酶来源的聚酮化合物的-微生物学报.PDF

海绵体动物中trans-AT聚酮合成酶来源的聚酮化合物的-微生物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报 A 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2018, 58(9): 1531-1541 /actamicrocn DOI: 10.13343/ki.wsxb Review 综 述 海绵体动物中 trans-AT 聚酮合成酶来源的聚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 2 2* 1* 杨晓歌 ,王国君 ,李霄 1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 2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 Harbor Branch 海洋研究所,美国佛罗里达州 皮尔斯堡 34946 摘要:海绵体动物分离到的聚酮类化合物很多是由其共生或附生微生物体内的 trans-AT 聚酮合成酶催 化产生的。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克隆具有生物活性的聚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不但能阐明活性化合 物的生物合成路径,而且可以通过异源表达获得目标化合物。本文综述了海绵体动物来源的 trans-AT 聚酮合成酶产生的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及其基因簇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海绵体动物,trans-AT 聚酮合成酶,生物合成基因簇,宏基因组 海绵体动物是获得潜在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较 系的发现可解释很多不同寻常的由传统的聚酮合 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1] ,从海绵体动物提取得到的 成酶体系无法解释的结构域,比如 β- 甲基化模件、 活性化合物主要包括萜类、生物碱、大环内酯、 非延伸模件、Michael-分支结构域等[6] ,因此许多 肽类、聚酮化合物、甾醇类等[2] ,聚酮化合物因其 复杂的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是由 trans-AT 聚酮合 结构复杂、新颖、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多被用 成酶催化产生的。统计 NCBI 序列数据中非重复 于临床药物开发[3] 。聚酮化合物是由聚酮合成酶 的 I 型聚酮合成酶体系,发现近 38%的序列属于 (polyketide synthase ,PKS) 催 化 产 生 的 , 其 中 trans-AT 型[7] 。研究发现,从海绵体中分离得到的 trans-AT 聚酮合成酶是最近发现的一类独特的聚 具有生物活性的聚酮化合物通常是由其共生的微 酮合成酶,亦有学者称之为 AT-less 聚酮合成 生物生产的,这些微生物种群的生物量可占海绵 酶[4–5] ,它的酰基转移酶并未像传统的聚酮合成酶 体 生 物 总 量 的 38%–57%[6] 。 但 是 , 目 前 只 有 (对应地称为 cis-AT)那样整合在聚酮合成酶结构 0.1%–1.0%的微生物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培养,大 中,而是由一个或两个独立的基因编码的,该体 部分共生微生物是不可培养的。随着分子生物学 基金项目:Harbor Branch 海洋研究所启动基金;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JC015001201201) *通信作者。王国君,Tel :+1-772-242-2423 ,Fax :+1-772-242-2332 ,E-mail :guojunwang@ ;李霄,Tel :+86-10, E-mail :lixiao@ 收稿日期:2017-11-15 ;修回日期:2018-01-19 ;网络出版日期:2018-02-08 1532 Xiaoge Yang et al. | 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 2018, 58(9) 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可以获 Lasonolide A 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为 Lasonolide 得不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簇,通过 DNA 测序技 A 的异源表达提供必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