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 数: 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___________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XX级辅修英语专业
《普通语言学》结课论文
学 生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论现代语言的自由化发展
——浅析美国俚语与中国式俚语的流行和发展
摘要:语言,来源于人们的劳动、需求、趣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伴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也在不断的繁荣与更新。而由于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有着更充裕的时间来追求自身的自由发展。语言,作为人彼此之间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特殊载体,也越来越变的随意化和个性化。而作为非正式用语的俚语,更能突显语言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在此,就对中外两类俚语形式作一简析,并以此体现文化对于语言的内在影响作用。
关键词:俚语、中国、美国、文化特征、社会功能、自由化
The Discussion of Fre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guage
—Analysis the Popularity of Slang Chinese Slang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ulture is also changing as well as evoltuting. Because of the prosperoty of our material civilization, wen human can have enough time to pursuit freedom of our selves. As the tools for communication and the carrier of culture, languag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liberal and individual. Slang, representing the informal language, is just an instance. Here is th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two form of slang and so as to expressing its inner influence on culture.
Key words: slang, America, China, culture feature, social function, liberalization
1 引言
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 HYPERLINK /view/546518.htm \t _blank 地方色彩的词语。俚语是最为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现象之一。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长期以来,人们对俚语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美国传统词典》对俚语的定义: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游戏性的话语中的一种语言,基本由存在时间很短的派生词和修辞构成,它们被故意地用来取代标准的词语以达到生动、幽默或其它效果。大多数文化群喜欢从其常接触的语言吸取词汇,赋予新义,有些则借自外语,很少自行构词的。因之俚语的形成,一如其他词汇的变形、换义,采用隐喻、明喻、民间词源、语音改变、语义扩大、缩小语义、截短法、缩略词、褒义化、贬义化、转喻、提喻、夸张、外来语及为防禁忌而使用委婉说法等。随着各国语言和文化的不断交流,在中国而逐渐出现了自己的俚语文化。从最初的“囧”、“雷”开始,到最近的“槑”、“靐”、这些苦着脸的小字,从网络诞生,逐渐向现实进发,成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俚语。这也显然成了这个时代语言文化的一种象征。
2 美国俚语的构成和发展
2.1美国俚语的演变
美国俚语极其新颖、活泼、形象和积极,是真正活的语言,不仅在当今美国社会的影视、广播、小说、报刊杂志,以及日常交谈中形成吸引力的磁场,而且有些俚语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曾经被视为“粗俗低级”“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俚语,如今不仅渐渐被众人接受,且其使用更视为时尚之举。在美国,俚语的流行程度尤其大大出乎语言学家的意料:据不精确的统计,一个人普通美国人掌握的单词约为10000到20000个,其中约有2000个属于俚语,占总数的10%。而这部分的使用率又是极高的。由此可见。俚语在美国俚语中是何等的重要。
早期的美式俚语,是源于标准词语的俚语词。俚语正反映了人们摆脱呆板的语言模式,自由表达自我的愿望。在原有的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