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容器与电容
余迪军 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
【课题】电容器与电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工技术基础》第2 版 第3 章第1 节第1 小节)
【课时】1 课时(40 分钟)
【设计理念】为体现新时代,新模式,新课堂的教学思想,突显“做中学,做中教”的新教学理念,同时也为了真
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新时代生活中的 “超级电容”和活动导入,通过历史回顾
和现实展现,让学生感受由“莱顿瓶”发展到现在的“电容器”,体现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的力量。通过学生自己
拆电容器、自己探究电容器的结构、自己设计电容器的电学符号,真正做到“做中学”。
【设计亮点】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历史回顾和现实展现,学生自己拆电容器、自己探究电容器的结构、自己设计
电容器的电学符号,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先进教学理念。
【内容简析】
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主要是让学
生认识电容器的结构和性能,感知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通过比值法建立电容的概念并理解其意义,为本章后继内
容的学习作铺垫。
【学情简析】
针对职高学生的特点,动手能力较强,故本堂课是以“学生为主”,主动学原则,达到让学生真正手动、脑动
这一目的。
在本章学习之前,学生已学习过电位差(电压)、电荷量等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电容器的结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通过实验探究电容器带电量与电压的关系,运用
比值定义法定义电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实际,体会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养成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究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电容器的结构和性能;电容概念的建立。
难点:电容概念的建立。
【重点、难点剖析】
认识电容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通过“莱顿瓶”的介绍,采用学生拆电容器的方法来了
解其内部结构,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来学习电容器的功能。对于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
难点,采用演示实验加生活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比值法定义,形成电容的概念。
【教学方法及策略】
1. 发式教学法、演示实验法、类比法
2 .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平台与资源】
自制电路演示板、学习任务表、多媒体机房、投影仪、各种常见的电容器25 组。
【课前准备】课前反复播放“超级电容宣传片”,目的是让学生在这段动感的宣传片的吸引下进入即将上课的状态中,
同时让学生体验新时代、新科技背景下的“超级电容”强大储电作用,给新生活带来的变化,以便新课内容的教学。
【教学过程】
Ⅰ、课程导入 (约3’)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静电活动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1
师:用笔的一端与小纸片接触,有什么现象?
生:用笔的一端与小纸片接触,没有吸起来。
师:将笔在自己头上摩擦几下,再与笔小纸片接触,又有什么现象?笔吸引小纸片停留在空中片刻,又有什么
现象?
生:将笔在自己头上摩擦几下,再与笔小纸片接触,小纸片被吸起来了;笔吸引小纸片停留在空中片刻,小纸
片又掉下来了。
师:小纸片为什么能被吸上来呢?过一会,为什么又会掉下去呢?
生:摩擦产生了静电,静电能吸引轻小的物体,过一会静电就消散到空气中去了。
师:同学们, 能不能将电荷像储存水一样储存起来呢?
生:由于课前超级电容的视频,学生自然会想到—电容器。
师:同学们,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电容器吧。
目标达成预测:通过生活中的静电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储存电荷,激发学生想认识电容器的兴趣。
Ⅱ、教学过程 (约30’)
【阶段一】历史回顾,现实展现
教师展示最早能储存电荷的容器— “莱顿瓶”的图片:
介绍:是由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教授在 1746 年发明的,中间是玻璃瓶,两边是锡箔,里面用铜棒导电。随
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到现在,我们称为“电容器”。
教师展示常见的电容器的图片配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