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低海拔地带营造马尾松混交林的研究.PDF

红河州低海拔地带营造马尾松混交林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4期 总第 85期 云 南 林 业 科 技 No.4 1998年 12月 Ymman I嘟 Scienceand lⅡ W Dec.1998 | 红河州低海拔地带营造马尾松混交林的研究 V s-7 手 莲—堡 点垩旦 盛飞飞。查广林 张艳萍 黎 明 (虹河州韩科昕 0tin661400) (国营 “河州石岩密林蛹 十旧661412) 虹河州林业局’个旧661400) S7 、 摘要 1993年于红河州偏北部海拔 1000—1500m造林困难 的贫瘠干热地带进行混交造林试验。 试验分马尾松与白头银合欢 、圣诞树及山毛豆的株问、行问和带状混交9种处理。经5年的观察 分析 ,结果表明:混交造林各处理的林术保存率达 85%以上;林分长势好;土壤肥力显著提高, 每 }— 林地的有效氯音量提高到67.5—229.5kB;林分生物多样性能逐渐增强 ;森林植被相对稳 定;生态效益显著 其中以马尾梧与 白头银合欢混交造林效果较好,可实行株 间、行问、带状 混交造林 。 关-词堰海拔地带.贫瘠,马尾梧,混交造林 澎 : 云南省红河州偏北部海拔l000 151]0m 岩寨林场,海拔1120—1500m,山势陡蛸 . 的广大地区.地处哀牢山以东。这一地 区由 土壤为燥红土.干旱贫瘠。属南亚热带半干旱 于干热少雨、蒸发量犬,给植被恢复和人工 气候,年均温 l8.2℃.最冷月均温 11.6℃,最 造林带来 了极大困难。建国以来.曾用思茅 热月均温 .5℃,≥10℃积温6756℃.年降雨 松 (Plnus vat.a/ngba/nenss/)、云南松 量727nma,年干燥度 1.慰,日照时数22341.. (P.ymuume~s/)多次造林 .但效果均不 有效光时l854h,有效光时比为 83%。焚风 好 。本项研究选用马尾松 (P.mass,ma/ria) 效应显著,区内生境偏于干热贫瘠 ,植被主 与具有培肥效应的几种阔叶树种进行混交造 要为扭黄茅 (H~eropogoncono/rtm~)、黄背草 林试验 ,面积 46.67h 。经 5年试验研究, (BanekaU/andre),平均盖度达 75%,灌木 已见成效。马尾松混交林的造林技术虽在省 稀少 ,主要有 车 桑子 (Dodonaeadscosa)、 外已有较深的研究基础 ,但在云南干热类型 苦刺 ( 勘m疵 他 )等。 地区尚未深人开展。因此.本项研究为云南 贫瘠干热地区营造针 、阔混交林提供 了技术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贮备。 ’ 马尾松 (胁 m —— ∞)选用中国林 科院亚林所马尾松地理种源课题组在本区筛 1 试验地 自然概况 选出的广西百色优 良种源,伴生树种以具有 试验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个 旧市倘甸石 良好改土培肥作用的豆科树种为主。1992 19Jt8—07—22收稿 奉项研究是虹诃州科委 燥热山地低效#分更新改造技术研究 部分内窖 .获 1997年红河州科技进步二等奖。 维普资讯 第4期 蓝 猛等:红河州低海拔地带营造马尾松混交林的研究 37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