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竢实扬华 日新月异积极探索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西南交通大学
作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和“轨道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质量提升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立足学校轨道交通学科特色与优势,传承“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实施质量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一、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系统工程
(一)大力实施本科“216质量工程”,科学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匹配的本科教育体系
以国家“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学校启动并大力推进了“216质量工程”,不断夯实教学基础,健全教学质量保证机制,搭建教学信息化平台,形成了一批优质教学资源。目前,已建成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7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专业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形成了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优势学科专业群;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省级精品课程80门;建设了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有8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6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2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4种教材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47种教材被评为铁道部特色教材。我校已累计获得国家“质量工程”拨款近2000万元,建设成果在四川省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大力实施研究生“515工程”,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学校着力实施了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515工程”,即在“5”年时间里,瞄准“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这“1”个目标,重点实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科研/实践基地建设”、“研究生优质生源培育”、“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5”项工程,全面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完备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体系
一方面,学校不断加强校内科研实践平台建设。通过实施“323实验室工程”,打造了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依托高水平实验室及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大类学科或多学科交叉共享的多功能、开放型研究生科研实践平台;同时,以多种形式向本科生、研究生开放实验室,开展重点实验观摩、实验技能讲座、开发实验课程、设计综合研究型实验等实验教学活动。目前,学校已建成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校内实训基地6个,创新教育基地15个,研究生科研实践基地1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00多个。
另一方面,搭建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平台。在成功建立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业与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搭建了联合海峡两岸高校的优质创业平台——“交大杯”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竞赛,将我校以课程培训、实践教学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直接推向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创业实战阶段。
(四)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坚持大类培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类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进行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依托“大交通”学科群优势,学校成立茅以升学院和詹天佑学院,作为精英化人才培养的试验区,致力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二是校企联合,进行定向培养。以校企合作方式,开设了“高速铁路司机班”、“城市轨道交通班”、“高速铁路国际班”等,建立起多种灵活快速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建立多种主体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学校先后与国际铁路联盟、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探索企业从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教学、研究生及教师实践锻炼、论文指导、质量反馈等多方位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新机制。四是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依托“铁路机车司机培训考试中心”和“高速铁路技术培训中心”,组建了覆盖全路18个路局(公司)及其下属站段的培训网络。共培训了铁路相关专业高中层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1万余人,铁道部所有高速铁路司机均由我校培训上岗,还承担了铁路及相关单位7万余名员工的网络教育。
目前,我校已形成覆盖研究生、一本、二本、三本、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为铁路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与管理人才。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成功做法和经验由教育部以单篇简报形式下发,并被四川省推广学习。
二、我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人才培养实力显示度日益增强
2007年,学校再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蓝海华腾VA-H系列伺服驱动器 用户手册2.0.pdf
- 国家法定41种传染病大全(就诊科室、传播途径、病原体、检测方法等)及防护措施.doc VIP
- GB50877-2014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收规范.docx VIP
- T_CECWA 2001-2023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docx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VIP
- 2024年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pptx VIP
- 2025年辽宁省电力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docx
- 国标GB_T 43388-2023《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实践.pdf VIP
- 厂房租赁合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