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江淮汽车文档
关于江淮汽车
2008-03-06 11:36:27|??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关于江淮汽车 今天是江淮汽车网络投票的第一天,之前有位朋友听我的建议买了些江淮汽车来参加股改,但后来又因为比较多的负面声音而担心,正好我在停牌前也买了不少,所以就找来了那些意见,并针对它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老实说在汽车行业的风险确实比较大,毕竟这个行业诞生成功投资的可能性太小,而且在周期型行业里面汽车业也是属于比较严酷的那一种,因为这个行业在繁荣时产能放大的速度比一般周期性行业都要快,萧条时的缩减又很难,加上其市场需求的移动也较一般性周期产品的移动频率要高,个体企业的优势往往呈现较强的阶段性而难以稳定。另外这个产业还有无穷无尽的资本性支出、研发投入和技改升级等投资杀手,利润往往没有看上去的那么高,绝大部分都不能转化为最终回报,像在最近15年的世界汽车史上,只有本田和丰田做到了连续赢利,其他那么多世界级的厂商都不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这些都说明我在汽车行业里的探索有可能会无功而返。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这次的选择会有回报。 目前主要的负面声音有:1、重卡表现低于预期;2、准备进入轿车、SUV等现状不太好的领域,因而面临过多不确定因素; 3、主要赢利来源的瑞风面临价格降低、后续赢利能力不足的可能;4、现有业绩是通过费用控制等帐上手段做出来的,随着达到轿车生产资质的产业政策要求后和可转债转股动力的消失,公司就失去了做业绩的动力;5、因为05年业绩大幅增长后的大基数效应及可转债转股后引起的利润摊薄,从而使未来业绩负增长成为定局;6、销售额只有福田汽车的56%,而当前市值却相当于2.3个福田,同业相比太高估。 以上的担心有它自己的道理,但我买入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估值太低,股改后仅6倍不到的市赢率,当然,有人会说静态的估值没有意义,市场上比它更低估值的股票还有很多,这确实是,但那一般是有比较明显的周期衰退趋势的企业,如果没有充分理由证明江淮会出现周期衰退的话,我就认为目前的估值是太低了,照我在停牌前几天的买入价来说,起码要涨30%到50%以上才合理。而上面的那6点担忧能否说明问题呢?我认为: 1、 重卡方面。虽然江淮的重卡的主要是沿用斯太尔、福田的配套体系,除驾驶室外就没有什么明显差异,不具备较强的产品力,但其在公司的整体比重还太低,无论成败,都不关大局,可略去不论。 2、 轿车等不确定领域的担忧,这个方面确实会关系到江淮的未来,但在公司还没有完全开始运作的现在去进行这样过分的担忧其实是很没有必要的,虽然盲目相信公司自己的选择是不谨慎的态度,但轻言它的失败也是不可取的,况且新领域里的进展也肯定会是逐步的、试探性进行,成败间未必会没有回旋的余地,投资在很多时候本来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不确定的因素固然可怕,但也不是无止境的。对不确定事件的过分理性可能也是一种武断。我们很难设想像左延安这样的靠反周期策略获得成功的行业精英会比我们这些分析师对汽车市场的判断更容易出错。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应该不下结论,假定为中性,甚至可以适度乐观,毕竟这代表了江淮一贯的进取态度。 3、 瑞风未来的降价可能。其实降价从去年就开始了,但由于公司在成本上的不断努力,这个方面是平衡掉了。另外,虽然今年的成本降了许多,但06年在发动机成本、变速箱自产和产销规模效应等方面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而且随着产品系列的结构调整,高利润的车型也在推出,降价策略的影响是能够在优秀企业家手中把握好的,如果还要担心,建议就去仔细了解一下瑞风卓越领先的竞争能力和行业地位再说,这个产品上大家应该保持足够的乐观,从任何方面来看目前都应该处于发展期的开始,要知道这个产品目前的利基来源是优良的产品力和成本控制,和在畸形市场所得来的利润是不同的,所以近3年的利润增长可以存在的。 4、 优秀业绩是做出来的疑虑。这就是典型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表现了,在大部分汽车厂家开倒车的时候江淮却大步前进,这自然会引来一些疑问。其实,虽然上半年的业绩增长主要是来自费用控制,但我们细心对比一下历年来的期间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就可以发现,不是今年费用控制的太低,而是去年由于瑞风的大力度推广所导致的费用太高了,今年的费用率情况在江淮除去年外的数据里同比竟然是最高的,且未来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同时我们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平均费用率相对比,我们会发现公司的情况完全可以接受,做帐的疑虑确实是站不住脚。另外,公司实际所得税率降低的原因也是将MPV 冲压中心置换至母公司从而实现的合理避税,这些都是公司优秀管理的体现,正是值得我们所关注的地方。(注:今年中报是10.81%,04年是12.75%,04年中是14.53%;03年是11.02%,03年中是8.86%;02年是7.27%,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