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水源涵养价值核算方法评述与实例研究-自然资源学报.PDF

森林水源涵养价值核算方法评述与实例研究-自然资源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6卷 第12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Vol26No1 2 2011年12月 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 Dec.,201 1 森林水源涵养价值核算方法评述与实例研究 1 1 2 司 今 ,韩 鹏 ,赵春龙 (1.北京大学 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2.北京市顺义区长青林场,北京101300) 摘要:针对森林水源涵养价值内涵理解不同,不同方法核算结果差异迥然的现象,总结现有方 法深入分析其内涵,并选取5种方法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两个小流域方法间 核算结果差异显著,其中以纸坊沟为例,综合蓄水能力法、当量法、水量平衡法 及降水储存量 Ⅰ 6 5 法 所得价值最高可相差15×10元,而南方女儿寨小流域同比相差最高为2×10元,且三个 Ⅰ 流域利用水量平衡法 计算所得结果皆出现反常现象。分析表明:降水储存量法 与水量平衡 Ⅱ Ⅰ 法 内涵接近,反映实际水源涵养价值;综合蓄水能力法则反映潜在水源涵养价值,在干旱半干 Ⅰ 旱地区可能出现实际蓄水能力低于理论值,实际价值与潜在价值相差较大的情况;水量平衡法 Ⅱ计算公式无法代表其所期望反映的内涵,建议选用土壤蓄水能力法替代。 关 键 词:森林水源涵养价值;当量法;综合蓄水能力法;降水储存量法;水量平衡法 ;水 Ⅰ 量平衡法Ⅱ 中图分类号:F0622;S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1)12-2100-10 森林凭借自身庞大的树冠、厚实的枯枝落叶层以及颇为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 水保水作用。普遍认为,在有森林的情况下,降水会被充分蓄积和重新分配,森林的林冠层、 [1] 枯枝落叶层和地下土壤层等通过拦截、吸收、蓄积降水,涵养了大量的水源 ,这种形式的 涵养是普遍认同的水源涵养。但也有学者从更广义的角度理解此概念,将森林的其他功能 [2] 如调节径流、影响雨量、净化水质等一同视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表现形式 。学者们依 据各自对水源涵养价值的理解,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常见的方法对比见表 1。其中,当 量法采用专家打分的形式确定了我国林地每公顷水源涵养服务价值为28315元,这一方 法简便易行,在许多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中得到了应用,缺点是不能考虑地带的差异性 及林木发育情况对水源涵养的影响。蓄水能力法则将重点放到了林地中储水空间的计算 上,降水储存量法、林木发育度法与水量平衡法的计算公式结构相似,地下径流法未见明确 的计算公式。各方法中存在微妙差别:部分学者认为除去蒸散损失后的降水转化形式,包括 产生的径流以及土壤或其他形式的水量储存为水源涵养量,正如降水储存量法 、当量法以 Ⅱ 及林木发育度法中的涵养量定义;也有学者认为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或土壤层的涵养水量为 真正的水源涵养量,如蓄水能力法、水量平衡法 、水量平衡法 、降水储存量法 中的相关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