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驱动一路径图式看V开"结构的语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 1月 语 言 研 究 Jan.,2017 第 37卷 第 1期 StudiesinLanguageandLinguistics 、,01.37 No.1 从驱动一路径图式看 “V开结构的语义 周 红 (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83) 摘要:动趋式 V“+开”基于驱动一路径图式,最初用于空间域中,关注在施动者力的作用下受 动者发生的路径变化,具体呈现为扩散 向、脱离向和水平离开向位移特征,凸显内在源点和外 在源点,分别对应变形位移与刚性位移。根据路径的 “形量”、“距量”、“向量”、“标量”与 “参 量 等五维量度,以及驱动的过程性与结果性、返身与外向、垂直向/水平向/其他向等方向性特 征 ,分析 了 “开”从空间到时间、状态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 中产生的诸多语义类别。并结合共 时与历时语料,探讨 了 V“+开/开 开去 在语义类别、使用频次、出现先后顺序等方面的对 称与不对称 。 关键词:驱动一路径 图式; “开”组趋 向补语 ;认知域;泛化;虚化;隐喻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17)01.0019.10 一 引言 “v+开 ”具有较为丰富的语义类型。请看下面的例句①: 1) 不能随便走开。 2) 把箱子打开。 3) 这儿裂开 了一寸多宽。 4) 迈开大步朝前走。 5) 这儿放不开四张床。 6) 把事情说开。 7) 一见到亲人他就哭开了。 以上例 1)一7)中的 “开”,吕叔湘 (2004:329.330)认为分别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人或 事物随动作分开、物体随动作展开一定距离、事物随动作展开、能不能容纳一定数量、比喻清楚/开阔、 动作开始兼有放开不受约束。孟琮等 (2003:19)认为例 1)一4)、例6)表分离、放松,例 5)表容纳, 例 7)表进入状态。刘月华 (1998:381.395)从趋向、结果和状态三个角度划分意义:例 1)是趋向义, 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离开某处;例2)-6)是结果义,例2)一3)表分离、分裂,例4)表舒展、分 散,例 5)表示空间能否容纳某物体或容许某一动作施展,例6)表清楚、彻悟;例 7)是状态义,表 由 静态进入动态。孙鹏飞 (2008:39)在刘月华分类的基础上,认为趋向补语 “开”经历了从动作结果义 到位移义再到起始义的语义演变过程。这些分类或粗或细,未能将其中的语义关联性反映出来;孙鹏飞 观点违反了Lyons(1977:371)关于由空间结构引申为时间概念及其它抽象概念的观点。同时,趋 向义、 结果义和状态义实际上均是结果的表现。 我们认为,从人类认知经验 出发,对趋 向补语的语义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句法特征进行验证,可能 更有助于人们理解与认识。分析语义结构时,要强调认知域而不是语义特征的作用,要偏重对词义生成 的解释 (施春宏2012:125.126)。然而,光靠经验共现认知模型进行多义研究仍然不够,还应进行构成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现代汉语动趋式致使性研究”(11CYY045);上海财经大学校级研究项 目 “汉语国际教育” (2014l10885) 作者简介:周红,女,1976年生,山东东营人,文学博士,副教授,从事现代汉语语法、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① 例句选 自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 ·19 · 要素的分析、句法搭配上的验证,以及历时来源的考察 (黄月华 2011:154—155)。历时来源分析可通过 泛化与虚化理论来进行,前者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 并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 自己的指称范围 (刘大为 1997:33);后者指词义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的 过程,体现为词语的功能扩大和句法位置的基本固定化 (高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