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纳米nirFe对四氯化碳快速脱氯的机理.pdf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纳米nirFe对四氯化碳快速脱氯的机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5月 岩 矿 测 试 Vol.34,No.3 May2015 ROCKANDMINERALANALYSIS 346~352 文章编号:0254 5357(2015)03 0346 07 DOI:10.15898/j.cnki.11-2131/td.2015.03.015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纳米Ni-Fe对四氯化碳快速脱氯的机理 1 2 2 2 黄园英 ,王 倩 ,韩子金 ,刘 菲 (1.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纳米铁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能快速将氯代烯烃还原成无毒氯离子、乙烯和乙烷,但对于 氯代烷烃的脱氯仍能产生大量的氯代中间或最终产物,可以通过合成制得纳米双金属提高脱氯速率和减少 氯代中间产物。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测得实验室制备的纳米Ni-Fe(2%,质量分数)颗粒直径为20~60nm, 通过批实验方式对纳米Ni-Fe降解四氯化碳的反应动力学性质、产物、持久性能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纳米 Ni-Fe体系主要最终产物为42% CH 和 17% CHCl。与铸铁屑和纳米铁相比,纳米 4 2 2 Ni-Fe由于催化脱氯加氢,显著提高了氯代烃脱氯速率,同时降低了有毒氯代产物的产量,且Ni作为催化剂 不会进入水体引起二次污染。纳米Ni-Fe颗粒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虽然降解四氯化碳的最终产物 CH 与纳米Pd-Fe相比少13%,但由于价格便宜,有望在工程上应用于氯代有机化合物水土污染治理。 4 关键词:扫描电镜;纳米Ni-Fe;四氯化碳;脱氯机理 中图分类号:P575.2;TB383 文献标识码:A 氯代有机化合物,包括四氯化碳(CCl)和三氯甲 这些问题,已有学者提出了使用双金属体系。如 4 [6] 烷(CHCl)具有“三致效应”或“可疑三致效应”,由于 Cheng等 发现微米级Ni-Fe或Pd-Fe能大幅度 3 生产工艺和处理排放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氯代烃通 [7] 提高三氯乙烯(TCE)脱氯速率。Wang等 认为在四 过挥发、泄漏等途径进入水体、空气、土壤等周边环境 氯化碳还原过程中,Ni的催化作用使得三氯甲烷脱 中。目前常用于处理氯代有机化合物污染水体的方 氯产物中含有更多的甲烷(CH)。除了一些含铁双 4 法是通过活性炭吸附和气提。但这些过程只是将污 金属之外,还有其他的双金属能够降解持久性有机氯 染物分离或浓缩,或者只是将污染物从一相转移到另 代化合物。对于双金属体系,以钯为催化剂时,脱氯 一相,并没有使污染物得到破坏而实现无害化。自 效果最好[8-13],但钯是贵重金属,与镍相比其工程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污染物 用成本较高。另外通过增加比表面积也能提高脱氯 [1-3] 能与铁(或铁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 。零价铁对 速率。纳米铁颗粒因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反应 氯代烃(RCl)还原脱氯过程中,铁失去电子,发生腐 活性而备受关注。例如纳米铁对氯代烃降解时标准 蚀作用,作为还原剂,而氯代脂肪烃通过从零价铁表 化后的脱氯速率比微米级铁颗粒高 1~2个数量 面直接获得电子被还原脱氯,方程式见(1)。 [14-18] [19]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