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严敬之药考资料
中药一冲刺考点总结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
历代本草代表作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载药365 种,分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该作品是对 《神农本草经》的补充
《新修本草》:唐本草,开创图文对照法
《证类本草》:宋代,作者:唐慎微,该作品是对 《唐本草》的总结
《本草纲目》:载药最多1892 种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作者:赵学敏,历史上补充最多的作品
《中华本草》:当代本草载药最多
中药性能:五味:辛(能散能行,耗气伤阴);甘 (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
中满气滞这慎用);酸(能收能涩,酸味药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慎用);苦(能
泄,能燥,能坚);咸(软坚散结);淡 (利水渗湿)
归经的理论基础是脏象学说,经络学说
中药配伍:相须(增效,同一章节);相使(增效,不同章节);相畏,相杀(畏罪自杀,毒性减轻或消
除);相恶,相反(物极必反,相恶:减效,相反:增毒)
十九畏:巴豆和牵牛子,丁香和郁金,人参和五灵脂,川乌和犀牛角
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常用的治法:汗下吐清消和温补
方剂组成:君臣佐使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1. 道地药材:川药:(养阴,燥湿)麦冬,川贝母,川牛膝,干姜,厚朴,黄连,黄柏,金钱草,川
乌,附子,冬虫夏草,花椒,白芷
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牛山菊花遍地黄)
浙药:延胡索,玄参,白芍,白术,山茱萸,菊花,郁金,浙贝母,(菊花2 百元卖金贝)
云药:茯苓,三七
贵州:天麻
关药:人参,鹿茸,五味子
西北要:当归,秦艽,秦皮
江西:枳壳
河北:黄芩
内蒙古:黄芪
宁夏:枸杞子
山西:党参
2. 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第 1 页 共 16 页
严敬之药考资料
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
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3. 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1) 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
使其发汗,回潮:茯苓,玄参,厚朴,续断,杜仲(您选后续种)
2) 干燥: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 度
3) 拣洗: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
4) 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
5) 蒸、煮、烫 (有营养的物质2011A)蒸,煮,烫:天麻,红参(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
子参(沸水中略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
的处理。
6) 搓揉:在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搓揉,使皮、肉紧贴,
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
7) 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
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
断、茯苓等。 (苓选后续种)
4. “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
5. 水试: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桃苏);葶
苈子、车前子等加水浸泡,则种子变黏滑,且体积膨胀;
6、火试: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状物流出,灰烬白色;海金沙火烧有爆鸣声且有闪光;
青黛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 (青一块紫一块)等。
7、中药的质量评价:
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规定水分测定法有五种:第一法(费休氏法2015 新增)包括容量滴定法和库
仑滴定法。第二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和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如三七、广枣等。第三法(减压干
燥法)适用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