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徕卡M-P的使用心得(共6篇)
徕卡和蔡司的对比使用体会 1970-01-0108:00 先说徕卡,俺用M系列的徕卡,当初上M徕卡主要是因为我对旁轴比较适应,另外考虑到M徕卡体积较小,重量适中,适合旅行.不过现在想想这些都是上徕卡的”借口”。 M的机身没啥好说的,简单的说是抓在手里称心,用起来放心。 有人说上旁轴就是用它的广角,原因据说是旁轴的广角镜头素质比SLR的高.对此我不太能认同,素质上的这点点差距未必能明显看出来,在我看来旁轴的广角头除了体积小些外,和SLR的比实在再没有什么优势.相反它的”劣势”很明显,就是最佳对焦距离远大于SLR的广角头.用广焦镜头近拍是很有乐趣的,特别是优秀的广角镜头近拍.可徕卡M系列”剥夺”了我们的这种乐趣。 用了徕卡镜头,除了发现徕卡果然名不虚传外,最深刻的就要算是对其他品牌的镜头存在意义的再认识.对器材发烧而言,没有用过徕卡是万万不能的,但实际拍摄中徕卡不是万能的(这里不谈机身功能上的限制,另外我对R系列不了解,这里谈的感受也不包括R)。 根据镜头的焦距的不同,我发现徕卡镜头(M系列),最有“徕卡味道”,也让你大把银子没有白花的“最佳摄影空间”是被摄主体位于从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到10米左右的这个范围内。或许这个范围正好是所谓的“人文区”?反正在小小的35毫米底片上,个人感觉徕卡镜头拍摄较远的物体,或者干脆说是拍摄大多数风景都很一般,按照135F2DC的话说就是不“提神”(特别是在看幻灯的时候)。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是徕卡没有NIKON那种鲜明的轮廓刻画和CZ(或者大多数日头)亮丽活泼的色彩。当然你可以用胶片来弥补徕卡这些“缺陷”,但这些“缺陷”被掩盖的同时,徕卡风格也被“掩盖”了。 以前那个谁谁谁说过,尼康拍的片子如同“烈日下干裂的土地”(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徕卡(还是徳头?)拍的片子如同“雨后湿润的小路,仿佛泼了一层油”(大致也是这个意思)。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完美的镜头是不存在的,镜头风格是有倾向性的,拍雨后的小路尼康或许不如徕卡出色,但拍干裂的土地,尼康一定比徕卡拍得更合适。 看徕卡拍的底片,最容易说的话就是“真细腻啊”,这和看尼康拍的胶片蹦出来的“真TMD锐”没有什么不同。“锐利”比较好理解,但“细腻”只有看了片子后才能感受到。日本人常常用“线细”来形容徕卡的影像,打个比方说如果N(NIKON)的锐利的是微米的锐,那么徕卡就是微米的锐.和N比徕卡更加锐利在细节上,所以徕卡能够有非常饱满的影像效果,清晰而又不扎眼。 但徕卡这种“锐在肉上”并不比N的那种“锐在骨头上”在风景摄影中讨好,丁大的35毫米底片上,对于本来就细小的物体,再有惊人的细节也是白扯,这时N的那种“风格”反而能发挥了威力。 再说CZ(蔡司),CZ的对于色彩的表现几乎是“神经质”的,另外CZ也有很出色的细节表现。综合看起来,在打幻灯片一项上,CZ几乎是无敌的。原因是CZ和RDPIII和RVP的亲和性很好,CZ+RDP等于取RDP颗粒细腻之长,用CZ浓艳的色彩补RDP色彩稍弱和反差平平之短。至于CZ+RVP,更是打幻灯的绝配.相比之下徕卡就没有这个“好命”,往往是有了色彩丧失了味道(E100VS),有了味道色彩还可以却锐利度欠佳(E100S,E100SW)。 和CZ“外张阳刚”的特性相比,徕卡就“收敛阴柔”很多。两者同是“德头”,却风格迥异,这估计就是135F2D C始终不同意“某某镜头有德味”笼统的提法。如果按照CZ宣传里常提的“7大特点”来比较一下两者,似乎可以比较明确看出它们的不同。 所谓CZ的“7大特点”是:色彩(色还原),明暗,层次,立体感(质感),逆光,模糊,透明感。 1.色彩(色还原) 由于还牵扯到各种底片对色彩还原的特点,所以不好对两者下什么结论性的评价,不过从用各种胶片实拍的结果来看,徕卡的对色彩的演绎是比较保守的,也可以说它比较“真实”.但色彩在徕卡的镜头风格中不占“主要地位”。CZ的对色彩的表现就很“精彩”,否则也不会有“色彩的CZ”的说法了.前面说过CZ的色彩很“神经质”,任何色彩方面细小的变化都能为CZ捕捉,然后加以“夸张”表现在你眼前.CZ的这种“夸张”类似于现代好来坞有出色视觉效果的大片的拍摄技法,让你只觉得过瘾而不感到失真. 135F2DC同志是一向认为35毫米系统,由于底片面积的限制,135系列的镜头在拼什么分辨率上意义不大,关键是能传达一种情绪. 记得以前和朋友去北方旅游,在农村赶大集看到农村大闺女都喜欢大红大绿的衣料,有点奇怪(毕竟都90年代了).在北方农村出身的朋友解释说:“农村不比城市,像城里那么穿(所谓素雅大方),走在田地里就太没有色彩了”.同样是CZT*镜头,135系列就明显比120系列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