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11, 33(2): 167−172
植物多铜氧化酶及其亚家族成员SKS 蛋白
张志仙 陈起振 曹家树*
(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 杭州 310029)
摘要 多铜氧化酶包括抗坏血酸氧化酶、漆酶、血浆铜蓝蛋白等多种类型, 是植物体内非
常重要的一类金属氧化酶, 并在植物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SKS (The skewed5
simliar)蛋白是多铜氧化酶家族中一类缺乏铜离子连接所必需的组氨酸残基的特殊成员, 由于缺失
正常的多铜氧化酶酶活性中心, 可能在植物发育中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本文就多铜氧化酶铜离子
连接位点、底物选择、演化过程以及植物SKS 家族基因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多铜氧化酶; 铜离子连接位点; 演化; SKS; 基因
多铜氧化酶(multicopper oxidase, MCO)广泛存 超精细劈裂[1] 。第二类为T2Cu, 包含两个组氨酸残
在于动植物、细菌及真菌中, 包括抗坏血酸氧化酶 基配体, 定位在三核铜离子簇的顶端。T2Cu 只有在
(ascorbate oxidase, AAO, EC)、漆酶(laccase, T1Cu 强烈吸收峰存在时才会被检测到, 但是其EPR
EC)、血浆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 EC) 信号是正常的。第三类T3Cu 一般是以成对形式存
等多种类型。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氧化酶, MCO 在 在的, 每个T3Cu 包含三个组氨酸残基配体。由于组
其单铜离子中心接受底物电子, 并将这些电子转移到 氨酸残基羟基与铜原子之间的连接, T3Cu 在330 nm
多铜离子中心, 供给氧气结合, 最后生成水[1] 。在植 光谱处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电荷迁移带; 两个铜离子之
物中, MCO 以多种形式作用于植物的生长、生殖、 间通过羟基连接桥形成强烈的反铁磁性耦合介质,
发育过程, 其中包括伤口愈合、木质素合成、色素 T3Cu 在 EPR 光谱下是检测不到的。T2Cu 和T3Cu
合成、小孢子发育和花粉管生长等[2~7] 。近几年来, 形成三核铜离子簇。几乎所有的MCO 都包含四个
植物MCO 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特别是在其晶 铜原子: 1 个T1Cu, 1 个T2Cu 和两个T3Cu, 底物电
体结构、代谢过程、激素调节等方面[1,3~5,8] 。而作 子通过底物转移到T1Cu, 然后通过Cys-His蛋白路径
为MCO 亚家族之一的SKS(the skewed5 simliar)蛋白 到达三核铜离子簇中心, 将氧气转化为水。
家族, 也因为其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及扑朔迷离的作用 MCO 的生物学底物十分广泛, 不管是金属离子
机制而成为了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9~17] 。 还是有机物均可以成为其氧化的底物。不同的
本文在此就植物MCO 的特异铜离子连接位点、演 MCO 对底物的种类也具有特异性, 可以根据其对底
化过程、生物学功能以及植物SKS 蛋白家族等方面 物的识别种类不同而将MCO 分为两类: 像植物漆酶
进行阐述。 和AAO等, 主要氧化酚类等有机底物, 这些有机分子
能够通过提供电子与酶微弱地发生结合; 而Fet3p 和
1 MCO 的铜离子连接位点及对底物的选
血浆铜蓝蛋白等MCO 的主要氧化金属离子, 它们可
择
以紧密地结合在底物连接位点。底物的结合过程主
根据磁学和光谱学性质, MCO 所包含的铜原子
要发生在T1Cu, 因此底物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其与这
可以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T1Cu, 包括两个组氨酸残 个位点的结合性能力。Sakurai 等[18]认为MCO 对有
基、一个半胱氨酸和一个甲硫氨酸。前三个残基是
文档评论(0)